近日,中科院战略规划局副局长田洺到昆明植物所对《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编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检查汇报会上,《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编委会常务副主编吕春朝高级工程师汇报了编纂工作进展情况,并就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据悉,由吴征镒院士任主编的《中华大典-生物学典》自2007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两个分典《植物分典》和《动物分典》各自聘任分典编委组成了分典编委会,认真完成了组织编典队伍,了解编典程序,学习编典方法,制定编典框架和编典细则,汇编参考书目,普查资料和开展编典经验交流等工作。 《动物分典》于2007年4月启动,2008年3月完成了《动物分典》的样稿编纂,同年9月,大典办组织专家对样稿进行评议,认为样稿所收资料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全面,归类简明、科学。同时,专家对样稿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制定的《动物分典编纂细则》在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后,于2008年10月,经《动物分典》编委会正式讨论通过,付诸实施。编典人员普查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各类《地方志》等1597册古籍,辑录涉及11个总部的古籍文献 160 万字。完成了1436册普查资料录入计算机,可上机检索,为编纂工作提供了基础文献。完成了三千年来(公元前13世纪至1911年)古籍中有关蝗虫、鼠等动物为害资料的录入与校订。制定了共计18个总部、91个部、211个分部,约1500余种动物的《动物分典》框架。 《植物分典》于2007年6月启动,2008年7月完成了包括6个总部23个部的78种(条)植物的样稿30余万字,同时举行了样稿初审。初审领导和专家认为样稿辑录资料丰富,格式基本规范,但有辑录不够准确和对位,“艺文”辑录过多等问题,要作进一步甄别,引文标注也要进一步规范。根据初审意见,各位编撰者做了修改。2009年1月,修改后的样稿汇集,由分典编委会作统一补充修改后,提交云南教育出版社审定。《植物分典》普查的资料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电子版为主。并特请清华大学开通《四库全书》原文检索版,以下载原文资料。目前已收集的古籍资料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续修四库全书》、《植物名实图考》及《长编》、《竹谱》、《农政全书》、《齐民要术》、《质问本草》、《证类本草》、《食物本草》、《四时纂要》、《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等。吴征镒主编对《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所载植物作学名考证和集文分疏,为编典奠下良好基础。编制了共计27个总部、289个部、481个分部,约计3000-4000种植物的《植物分典框架》,同时制定了《植物分典编纂细则》。吴征镒主编部署中科院植物所汤彦承、王锦秀对《植物名实图考》及《救荒本草》所涉植物学名的考定,已考定《救荒本草》414条约400种植物,《植物名实图考》学名的考定还在进行中。吴老此举具有前瞻性,为《植物分典》的编纂奠下重要的科学基础。 编纂《中华大典》是我国 “十一五” 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大历史意义。《生物学典》预计1500万字,涉及物种近4500-5000种,需查阅1911年以前的古籍文献数万册,任务艰巨且具有明显的抢救性。国家大典办明确要求《生物学典》所涉及的物种,必须考证编著正确的动植物拉丁文学名。《中华大典》主编任继愈先生盛邀吴征镒院士出任《生物学典》主编时也提出明确要求。故标注物种学名成为《生物学系》与其他各点不同的特点。物种有了学名标注,可为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上动植物存在和变迁的过程提供方便渠道,有利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研究中国大地上生物物种历史地理分布变化和系统演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将是我国生物科学研究水平的一种新标志。 田洺副局长在听取汇报后,与参加编典的各位老专家进行了交流,对编典工作进展表示了肯定,同时感谢各位老专家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他表示,中科院战略规划局将继续关注编典工作,提供古籍资料查阅等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协调解决在编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因难,他还对目前编典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感谢中科院战略规划局对编典工作的支持,同时感谢参加编典的各位老专家和工作人员,他表示研究所将全力支持编典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使编典工作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