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化学所与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国际联合实验室主办的“国际纳米结构界面技术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Nanostructred Interfacial Technique Symposium,INITS 2001-Zhuhai)于2001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珠海举行。会议执行主席为科学院化学所的李峻柏研究员和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的H. Moehwald教授。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印度、日本 、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博士后,博士生共140人参加了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其中境外代表82人,国内代表58人。会议特别邀请5位国际知名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化学系主任M. Grunze教授;日本理研所Front Group 所长T. Kunitake 教授;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所长H. Moehwald 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化学院院长M. Shimomura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R. Reinneberg 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口头报告40人。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基于纳米材料科学的需要,在分子和超分子水平上,对纳米结构界面控制下的分子组装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介绍纳米界面结构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加深我国科学家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把握相关领域国际学术发展方向,促进和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纳米功能化的胶囊与脂质体; 2、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3、生物模拟与兼容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4、杂化单分子膜与复合膜的组装机制; 5、复杂超分子体系的界面识别。 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所长H. Moehwald教授着重介绍了纳米空心囊泡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是纳米材料走向市场化的杰出代表;德国海德堡大学M. Grunze 教授报告了纳米化学刻蚀技术在未来印刷业的潜在应用;日本理研所T. Kunitake教授介绍了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纳米精度膜和分子印刷的科研成果;香港科技大学R. Renneberg教授报道了有关纳迷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日本北海道大学的M. Shimomura教授报道的有关多孔分子阵图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技术,极具新意。 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生张翼在“椭圆偏振技术表征蛋白质磷脂胶囊化复合物结构及动态组装性质”的报告中,报告了首次观察到磷脂/蛋白质在悬吊液滴表面可以形成收缩褶皱的皮肤状结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多层的吸附膜,稳定的复合膜在液滴表面构筑成胶囊化的复合体。此外张翼尝试将椭圆偏振光学技术应用于悬吊液滴表面,动态跟踪吸附膜的形成过程。此项工作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海洋之神8590vip化学研究所中德国际联合实验室在发展新型胶囊化技术;具有识别单元的功能化囊泡的制备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亦引起专家们的兴趣。到会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胶体与界面研究领域的部分工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本次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内容新颖引人注目,学术水平高,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始终保持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外代表们认为,举办这种小规模的学术会议,效果佳,学术气氛好,交流充分,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化学界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次会议得到了广东省政府和珠海市政府的鼎力支持。 (化学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