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5%的棉花总产量由BT棉花贡献,最新一份报告指出,其中2/3的棉种子来源可能“有问题”。报告出自中国人之手。这会带来大面积的生态污染吗?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下属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薛达元教授关于Bt棉破坏环境的报告,已经成为国际上转基因领域的第五件大事。第一是英国转基因土豆事件,认为转基因土豆有害的观点后来被科学界认定是错误的;第二是美国斑蝶事件,认为转基因Bt玉米导致斑蝶减少的观点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真正导致斑蝶减少的原因是滥用化肥;第三是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所谓超级杂草其实很容易被清除;第四是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刊登关于玉米污染事件文章的《自然》杂志,后来声明此文章的证据不足以说明其结论。 当你在电影院里大嚼哈立克爆米花,享受大片情节的时候,你知不知道,这种爆米花可能来自转基因玉米。这也许没有什么,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研究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但这也许又意味着什么,因为转基因产品问世不过十几年,而有些病毒的潜伏期会更长。另外,转基因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也备受瞩目。 国际上,关于转基因产品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日前,《财经时报》获知,中国国内关于转基因产品的争论也日趋激烈。这次争论的核心是转基因Bt。Bt是一种杀虫基因棉。上周,国家环保总局下属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薛达元教授的报告称,中国从美国孟山度公司引进播种的转基因Bt棉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认为这一结论是错误并带有偏见的。 争论源起 据了解,薛氏报告为绿色和平组织撰写。报告称,孟山度公司的Bt棉使中国的昆虫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农民长期依赖有害的杀虫剂。薜还预计,中国大约有150万公顷棉花面积,或相当于中国棉花总产量的35%,种植Bt棉花,其中2/3的Bt棉种子是由孟山度公司提供的。 但农科院的两位科学家贾士荣和彭玉发称,许多政府和独立研究机构对Bt棉的研究大多为正面的结果。他们说,Bt棉对环境的最大影响是有利的,因为它能够大量减少化学杀虫剂的施用。Bt棉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减少由抗虫剂引起的对人类和动物的伤害。 贾士荣:转基因不是洪水猛兽 贾士荣教授接受了《财经时报》的采访。他说,薛氏报告集中了其他报告中关于转基因Bt棉负面影响的内容,但许多说法并不正确。 Bt棉在中国的发展卓有成效,迄今尚未发现有负面作用,而且广受农民的欢迎。Bt棉的推广使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70%-80%。山东省2000年统计,由于推广Bt棉,该省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500吨。 谈到转基因产品可能存在的负面作用时,贾说,正像青霉素虽然令一些人过敏,但仍然可以造福人类一样,转基因产品的问题也应该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贾士荣教授对绿色和平组织完全反对转基因产品的极端态度表示非常不满,他说,转基因产品绝对不是洪水猛兽。 薛达元:研究角度不同 正在黑龙江中俄边界为联合国做湿地保护考察项目的薛达元教授告诉《财经时报》,他的报告取材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的研究报告,由于是探讨负面影响,所以没有收入正面的内容。“好的影响很多人都说了,没有必要再提一次。”薛说。 薛教授也承认转基因Bt棉在中国发展很好,深受农民欢迎,但他说:“他们是从科研、产业角度来谈转基因问题,我是从环保角度来谈转基因问题。” 薛并不反对发展转基因产业,但他认为,为保护生物安全,发展转基因产业必须坚持预防原则,这是联合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遵循的,所以对转基因产品的负面作用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据称,薛教授只是偶尔担任绿色和平组织的科学顾问,他与绿色和平组织的关系是松散的。 也许,薛氏报告所达到的效果是绿色和平组织乐于接受的,而非他自己所愿意看到的。 争论起于一次会议 6月3日,“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等单位组织。薛达元的报告,《关于Bt棉在中国对环境影响的调查概要》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 来自中国农业生物研究及国家环保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到会,就世界范围内的转基因生物发展状况及其对环境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有媒体报道,专家们在肯定了转基因生物对农业、医学、工业等多个领域所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就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带来的风险提出了警告。 国际贸易之争 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对国际贸易有切实的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的燕春蓉指出,WTO成员国中,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影响持怀疑态度的国家不会签发转基因食品的许可证,它会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阻止已签发许可证的国家的转基因食品的进入。这必然会引起争执。由于无法科学判断其长期影响,在短期内就很难判断这些贸易壁垒措施是否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转基因食品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些抢先采用此技术的厂商就会由此而享受好处。该技术的垄断性又可使厂商享有较长时间的垄断优势。在转基因食品市场,美国目前已控制了相当大份额,进而可操纵价格。这更使得一些国家拒绝签发转基因食品进口许可证。 中国不着急将转基因技术产业化 据估算,转基因作物产品销售额1999年为21亿—23亿美元,预计2005年达到80亿美元,2010年可望达到250亿美元。 有专家建议,将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分为三类:一是中国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对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有利的转基因植物,要率先产业化;二是技术上有安全保障,就暂不宜产业化,待中国技术有竞争力后再考虑,如对国外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等,利用“转基因安全”门槛,限制国外产品进入中国;三是对中国要出口的产品,只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储备,目前不考虑其产业化问题。 (摘自《财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