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顾和交流中、日、韩等国关于亚洲季风系统近年来合作研究的成果,促进国际上关于亚洲季风系统变化、机理和预测研究的深入,加强此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并宣传我国有关亚洲季风系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反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五年多的研究成果,在国家科技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由大气物理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气象厅联合组织的第四届亚洲季风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n Monsoon System)已于2004年5月24~29日成功地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中、日、韩季风研究专家联合倡议的国际亚洲季风系统讨论会的系列会议,由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变化背景下华北持续干旱的成因与预测理论研究”主办,并由云南大学地球环境学院协办。
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日本、韩国、美国、泰国、德国、加拿大、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等10个国家150余名季风研究专家出席了此届会议,这是历届亚洲季风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本届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主席黄荣辉院士主持了本届会议。本届学术讨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季风研究专家陶诗言院士、国际知名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专家巢纪平院士和李崇银院士、国际知名的季风研究专家、美籍华人张智北教授(Prof. C. P. Chang)、国际知名的大气动力学家、美籍华人麦文健教授(Prof. Mankin Mak)、国际知名季风研究专家、原日本气象厅长官二宫教授(Prof. K. Ninomiya)、韩国知名气象学家、韩国科学院院士卢在植教授(Prof. C. S. Rho)、本届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日本气候研究中心前主任、日本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住明正教授(Prof. A. Sumi)以及本届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韩国气象研究所所长、韩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郑孝相博士(Dr. H.S. Chung)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约翰逊教授(Prof. R. H. Johnson)等知名学者与教授参加此会,并在会上作了精彩邀请报告。
在此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约120篇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就亚洲季风系统变化及其可预测性、亚洲季风变化的物理过程、卫星遥感资料在亚洲季风研究的应用、与季风有关的野外大型试验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应用、季风气候与天气的联系、亚洲季风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亚洲季风系统的数值模拟与预测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论述和回顾;并且,此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为了能够定义一个比较科学地衡量亚洲季风年际变化的季风指数,特意召开了一个东亚季风指数专家讨论会,各国专家就如何定义一个更能反映亚洲季风年际变化的指数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学术讨论会由于所讨论的科学问题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国家所关心的亚洲季风和气候问题,因此会议自始至终讨论热烈。学者们不仅互相交流了近几年关于亚洲季风的研究成就,而且加强了学者之间的友谊。许多著名学者对本次会议的组织、学术水平和讨论给予很高评价,如美国著名学者张智北教授、麦文健教授、Johnson 教授认为:此届会议组织很好,会议学术报告提出很多观测事实,很有收获,是我们参加的有关季风会议感觉最好的一次;日本著名学者Ninomiya教授和住明正教授对此次会议非常满意,并赞赏;此届会议组织很周到,各方面都考虑到了,会议交流的内容丰富,讨论热烈;韩国著名学者卢在植院士和郑孝相所长非常感谢此次会议的组织委员会对他们日程的安排,并称赞:此届会议比历届会议规模大、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值得他们主办下一届学术讨论会好好学习。
总之,此届亚洲季风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不仅宣传了本项目在亚洲季风和气候灾害方面的研究成就,而且及时交流了国际上关于亚洲季风变化、机理和气候系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在季风变化、机理、模拟和预测方面的前沿研究课题,促进了国际上关于亚洲季风的深入研究,是一次关于亚洲季风系统研究的国际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