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大学理化测试中心承办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于八月底在祖国西部美丽的城市乌鲁木齐举行,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和同学近3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聚集了来自内地、港台地区及日本的近200位正式代表,以大会报告、分组报告以及墙报的形式共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有二十多篇来自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展示了本所近年来在核磁共振波谱学包括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定域谱方法以及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学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生物分子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等各个领域方面所作的研究和取得的重要进展。
核磁共振是武汉物数所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国内外都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本所一直致力于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拓展核磁共振技术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最近几年同武汉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共同开展的代谢组学方面的合作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癫痫俗称“羊痫风”,是指一时性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的阵发性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的综合病症,目前确诊癫痫的主要检测手段有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脑磁图等,但探索癫痫的发生和发作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至今仍然是临床上的难题和研究热点。而上世纪末出现的代谢组学是核磁共振技术的新阵地,可以通过研究生物体液(血浆、尿液等)中代谢物的改变推断一个或多个组织系统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动态变化特征。
武汉物数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癫痫在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组成和含量变化,探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癫痫早起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经过细致周密的实验观测和系统的数据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有可能作为癫痫早期诊断的检测手段之一,检测尿液中能量代谢的浓度变化,可能为探索癫痫发作规律提供有用的信息。研究人员还通过对大鼠尿液中柠檬酸等代谢产物的分析,初步推测出某些代谢中产物浓度的变化同癫痫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联系,是用于诊断癫痫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所刘慧浪等人基于该项研究所作的报告“尿样1H-NMR谱分析在癫痫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在此次会议的优秀墙报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除此之外,本所其他一些研究课题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如以二价锰离子为示踪剂的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脑功能成像新技术,并且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神经生物研究者的重视。本所雷皓研究员在大会上做的关于《锰离子增强核磁共振成像》的报告向大家介绍了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一些实际应用,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的一些局限性。并同与会专家进行了充分、热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会上,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及全体与会代表对不再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叶朝辉院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感谢他长期以来为波谱学专业委员会所作的大量工作和为我国波谱学研究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此次波谱学年会盛况空前,是历届波谱会中与会者最多的一次。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的学会会议代表了我国磁共振研究的现状,反映出了我国的磁共振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极大的促进了国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