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声学研究所在马大猷院士九十华诞之际,举办了“现代声学进展”国际声学研讨会。以表达对马大猷院士弘扬科学奉献、创新求实精神,推动声学所的创新和发展的崇敬之情。国内知名学者与来自英国、丹麦、日本的声学专家出席了报告会并作精彩报告。内容涉及基础研究、声学发展史、建筑声学等多个领域的最新声学研究进展情况。研讨会由声学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海澜主持。
田静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马大猷院士的主要学术成就。接着,作了题为“新型硅微传声器”的报告,介绍了新型硅微传声器的主要特性。随后,国际知识声学家Per V.Bruel(丹麦)、Fujisaki(日本)和Andrem Ball(英国)教授分别做了题为“Acoustic Well Being”、“Melodic Features of Speech”和“Remote Monitoring of Acoustic Condition”的精彩报告。在下午的研讨会上,香港理工大学黄立锡作了“Development of a Drumlike Silencer”的主题报告。接着,南京大学的王新龙教授在“非线性声信号处理”的学术报告中介绍了当代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理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该方法在声学各研究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已取得的成就。声学所的张家騄研究员以“中国现代声学与马大猷”为题,概述了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历史,着重叙述了马大猷院士对现代声学发展的贡献,并对马大猷院士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济大学的毛东兴副教授做了主题为“汉语环境中的声品质主观评价”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分组成对比较法和参考语义细分法,并对其重复性、一致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随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项端祈建筑师在报告中回顾了建筑声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对马大猷院士在中国建筑声学领域内做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瑞典皇家工学院的丰乐平研究员做了题为“Sound Insulation of Honeycomb Panels”的精彩报告。每一位学者的报告都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马大猷院士祖籍广东潮阳,1915年3月1日出生于北京,1940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2年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首任院长,1955年成为我国第一批院士,1998年当选海洋之神8590vip资深院士。马大猷院士在近70载的声学科研中,设计和主持了中国第一座独具特色的声学专业实验室,提出和创立了室内声场简正波理论、微穿孔板吸声理论、非线性声场理论、气流扬声器理论、气压与气流噪声理论,并在环境声学、有源噪声控制等多方面研究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