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5日,应曾雉研究员的邀请,香港城市大学核工程系胡仲豪教授访问固体所,并作了题为“中子损伤动力学中级联效应的模拟”(Modeling Cascade Effects in Kinetic Theory of Neutron Damage)的学术报告。
材料受到辐照损伤后,微观结构的演化是一个多尺度过程。时间跨度可以从飞秒到年,空间上可以从埃到米。胡教授从最初的级联损伤模拟出发(时间跨度是几十个皮秒),阐述了引入产生偏压模型(production bias model)的原因,并详细讨论了引入产生偏压模型前后,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的对比结果。报告还介绍了如果缺陷在产生时存在很强的关联,那么点缺陷到达吸收区(sink)的时间就存在一定的涨落。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在扩散方程中加入随机涨落项,这种关联对空洞(void)形成会产生重大影响。
胡教授在访问期间参与了曾雉小组辐照材料缺陷理论模拟的工作讨论,对其团队结构以及研究进展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鉴于共同关心多尺度模拟辐照损伤问题,双方商定将加强合作,深入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胡仲豪教授是多尺度物理材料建模的先驱之一,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材料科学、辐照损伤理论和铁电薄膜结构。胡教授本科毕业于香港大学数学系,是加拿大Waterloo大学理论固态物理学哲学博士。曾加入加拿大原子能研究院AECL,从事核反应堆材料研究工作22年。1996年回到香港,加入香港理工大学,历任机械工程学及固态电子学讲座教授。现为香港城市大学核工程系讲座教授,领导有关核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2013年获选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胡仲豪教授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