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研究
本年初,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协作研究开始启动。
1967年,在聂荣臻副总理主持的一次科研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科学工作者提出继人工合成胰岛素成功之后要开展人工合成核酸的建议。当时国际上唯一搞清一级结构的核酸是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由76个核苷酸组成,是美国科学家于1965年测定的。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研究上马时,京、沪两地组成研究班子,参加的有科学院的生物化学所、有机化学所、实验生物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遗传所、首都啤酒厂、上海试剂二厂等单位的人员150人左右。据“文革”中流传的印刷品,毛泽东在1964年8月24日曾在一次谈话中提到“关于生命起源要研究一下”,因此,该项研究的协作组在初始阶段定名为“824组”。
由于“文革”动乱中正常科研工作秩序被破坏,加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协作指挥决策机构,又缺乏总体设想,协作研究开展后的前8年中,进展缓慢,只达到合成12个核苷酸片段的水平。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建立了人工合成核酸工作组。协作组由科学家、业务领导干部以及在一线工作的各单位课题组的负责人组成,一切重大决策都在协作组扩大会议上讨论决定。协作单位调整为生物化学所、实验生物所、有机化学所、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学生物系、上海试剂二厂,参加研究人员相应减少。确定了总体设想、合成路线以及分三步实现合成的总目标,此后的工作进展明显加快。为1981年底实现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打下了基础。
科学家和干部在“清队”中遭受迫害
7月3日,院革命委员会宣布全面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在清队中,科学院许多知识分子和干部被立案审查,遭到非法监禁、残酷折磨、刑讯逼供。当时,科学院京区职工总数9279人,被群众专政和隔离审查的881人,占9.5%;其中被定敌我性质的102人,占京区总人数的1.1%,为受审查人数的11.5%。到1968年底,京区7名院级干部都成为“打倒对象”;71名厅局级干部和192名处级干部中,分别有59名(83%)和99名(52%)被列为“打倒”或“重点审查”对象;副研究员以上高级研究人员180名中,被立案审查的107名(59%),其中83人工资被扣,每人每月仅发给相当于原工资6%的生活费。“文革”十年,科学院全院被抄家的达1909户,被迫害致死的229人。
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科学院
9月20日,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军宣队)进驻科学院,开始了工人与军人参与领导海洋之神8590vip的特殊时期。根据首都工人、解放军驻海洋之神8590vip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指挥部与海洋之神8590vip革命委员会常委会“关于宣传队指挥部与院革委会的工作关系问题”的规定:一、遵照“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教导,加强宣传队对科学院的政治领导,并充分发挥院革委会的领导作用。宣传队指挥部与革委会要加强联系,主动配合,协调一致。二、宣传队指挥部负责人与院革委会常委,每星期二、四上午开联席会议,共同学习毛主席著作,共同总结学习经验;共同研究运动中和科研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三、革委会机关各组能处理的问题,要大胆负责处理;重大问题或不好解决的问题提交宣传队指挥部及院革委会常委会联席会议讨论解决。四、部署全院性的工作,均由宣传队指挥部和院革委会联名布置。五、宣传队指挥部负责同志与院革委会常委,统一组织分头到各点作具体指导,留少数人主持日常工作。1969年11月29日,“工军宣队”撤出科学院,原工军宣队指挥部少数军代表暂时留在科学院工作。
再次进行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西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再次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学科的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是根据聂荣臻副总理于1965年11月8日对科学院党委《关于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的批示,于1966年至1968年组织进行的。特高山区科学考察主要是在中国西部特高海拔山区的科学空白地带进行,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地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科学资料并开展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
这次珠穆朗玛地区科学考察队伍由全国30个单位的130人组成,考察东起亚东,西至吉隆的雅鲁藏布江以南约5万平方公里的高山地区。参加考察人员的专业包括地质、地质构造、地貌与第四纪、水文、植被与土壤、鸟兽、冰川活动、古生物、自然地理、气象、高山生理等。最终的成果《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1966—1968),按地质、古生物、第四纪地质、自然地理、现代冰川与地貌、生物与高山生理、气象与太阳辐射等专题分册,于197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本次考察前后,1959至1960年和1975至1976年还有两次考察。珠峰考察是中国对一个高山区进行的学科专业最多、规模空前的综合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