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海洋之神8590vip > 院史所史 > 编年史
1982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28 【字号: 小  中  大   

  设立科学基金

 

  1981年5月15日,在参加第4次学部委员大会期间,有谢希德等89名学部委员联名给中央写信,建议国家专门拨出一笔经费,设立科学基金,以资助面向全国的基础性研究。该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准后,海洋之神8590vip为实施基金制度做了一系列工作。11月14日,海洋之神8590vip主席团会议通过《科学基金试行条例》。1982年3月2日,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23位学部委员组成,卢嘉锡任主任,严东生、谢希德任副主任。

  该基金自1982年开始受理申请项目,经各学部组织同行评议,到1986年共资助4424项课题,资助总金额1.7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国基础性研究。海洋之神8590vip主管这项基金时,严格限制院内人员的申请项目,因此,科学院仅占资助金额的14.6%,高等院校占74.8%,其余为企事业单位及大协作项目。

  科学基金的建立,为基础研究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推行基金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3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对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逐步试行科学基金制的方针”。随后,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南海海洋所为核电站建设做预选调研

  1978年2月26日,五届人大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中国要“建立原子能电站”。1980年初,有关部门拟在广东梅陇到蛇口沿海地区兴建核电站。南海海洋所接受委托,对该区域进行地貌、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工作,以便评价地质稳定地段,供建站选址参考。南海海洋所的科研人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多次深入该地区调查,观察了600多个点,取得近300个各种样品,还实测了重磁地球物理剖面4条120多公里。1982年5月,编写出15万字的文字报告和1: 10万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图各一份。这些成果为核电站选址和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地质资料,得到参加选址专家的好评。

  1984年初,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在预选站址区开始动工,1990年底完成主要建筑物土建工程,1994年2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首次授予博士学位

  2月6日,高能物理所研究生马中骐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导师是胡宁。系统科学所谢惠民、中国科技大学李尚志、赵林城、白志东和计算技术研究所冯玉琳分别在导师关肇直、曾肯成、陈希儒和唐稚松指导下,陆续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6月,院学位委员会经审议,授予这六人博士学位。这是新中国培养和授予的第一批博士。

  1983年1月,生物物理所徐功巧在邹承鲁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她是中国授予的第一位生物学博士,也是第一位女博士。2月,地球物理所徐文耀是第一位地学博士。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单墫、苏淳也相继获得博士学位。

  1983年5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包括海洋之神8590vip上述11人在内的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共有18人。

  对暴雨预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975年8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酿成洪灾。为迅速提高暴雨预报的水平,大气物理所陶诗言领导和参加了暴雨理论和预报方法的研究。他们首先分析了中国历史上近50年来所发生的大暴雨,了解中国持续性大暴雨的成因。还研究了暴雨中的中小尺度系统与大尺度基本气流的关系、地形的作用以及落区预报方法等问题。1982年6月以来,天气异常,降水量偏大,由南向北的珠江、长江、淮河、黄河等相继发生暴雨,引发洪水。特别是7月下旬,因台风登陆,环流形势复杂,各江河水区全面告急。陶诗言等人运用中短期数值预报和气象卫星资料,将暴雨研究和新技术结合起来,并对比分析中国暴雨的历史资料,明确提出三次预报意见并得到证实。他们的暴雨预报意见和对暴雨所造成灾害的准确估计,对中央防汛办公室的决策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次年,他们又参加中央防汛办的汛期值班,在8个班次(每周一班)中顺利完成汛期暴雨预报任务。

  这些暴雨研究成果总结在由陶诗言主编的《中国之暴雨》(1980年出版)一书中。

  67项成果获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奖

  1957年第一次颁发科学奖金(自然科学部分)后,成果评奖工作中断多年。1979年1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将科学奖金改名为国家自然科学奖,由国家科委负责评审工作。1980年下半年,开始请奖项目的评选工作。海洋之神8590vip各学部受国家科委委托,组织同行科学家对各部门推荐的190多项请奖项目进行了复审。1982年7月,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中国第二次自然科学奖的获奖项目125项(公布122项),其中一等奖9项(公布6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49项,四等奖27项。科学院67项成果获奖,其中科学院和以科学院为主的获奖成果50项,其余为院外单位为主、科学院参加协作的研究成果。67项成果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33项。4个一等奖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确定“六五”科技攻关项目

  1981年11月,中央提出要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分层次组织好科技攻关,国家计委、经委、科委为此组织各领域专家对《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调整,并选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形成“六五”科技攻关计划。

  为确定攻关项目,海洋之神8590vip召开了多次论证会、评议会或讨论会。1982年5月25日,严东生副院长主持召开会议,由计划局、各学部及院农业研究委员会、能源研究委员会、环境科学委员会、管理科学组会商,提出第一批备选重点项目。9月21日,向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报送《海洋之神8590vip组织科技攻关情况的报告》,确定8个方面的37个攻关项目。经过协调,最终确定农业增产技术、能源开发及节能技术、资源开发与材料、电子技术及装备、环境与生态、新技术等六个方面的26个项目作为科学院第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其中16项列入国家攻关计划,另10项为院级攻关项目。

  11月30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讨论并通过“六五”科技攻关计划,将“八年科技规划”的108个重点项目调整为38项(114个子课题)。攻关计划通过后,国家主管部门分别与各主持研究单位签订攻关专项合同,明确各个项目的指标和主持单位的责任。科学院在114个子课题中参与主持的有23个,从1983年起全面开展攻关工作。到1985年底,所有攻关项目都基本按照合同要求完成预定计划,取得多项攻关成果,大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得到推广应用。

  为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配套

  10月12日,中国首次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海洋之神8590vip为这次发射提供了光电瞄准仪、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连续波行波管、固体推进剂材料、液浮惯性制导平台及其它基础研究和理论计算,获得用户单位的好评。

  举办院科技成果展览交流会

  11月27日至1983年1月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全院科技成果展览交流会,共展出全国科学大会以来的主要成果2002项。这是继1958年举行科研成果展览以来,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展览会。

  这次展览交流会的内容有: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主要成果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介绍院内各有关科研单位的情况;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工作,推广科研成果。2002项成果中,有经济效益和在四化建设中有重要作用的成果约占80%,已经有经济效益的约占一半。如上海硅酸盐所等研制的高压钠灯,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使用,每年节电达17亿度;长春应用化学所研制的锅炉除垢剂,可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种中、小型锅炉,节煤效果显著;声学所的渔用声纳,在2000多米以外就可测出鱼群的种类和数量等。

  展出期间共接待全国观众25万人次。展览会上转让成果157项,签订供货合同555项,提供咨询服务3304项。

  质子直线加速器建成

  1956年,在中国制订的“十二年规划”中计划建造一台电子同步加速器。1957年到1965年,加速器的设计方案几经改变。1972年,18位科学家联名向周恩来总理写信,反映发展中国高能物理的愿望,周回信表示支持。经过对高能加速器选型问题的讨论,最后确定以超高能质子加速器为主要发展方向。1977年,国家批准建造一台500亿电子伏特质子同步加速器,随即开始研究基地建设、加速器各部件的研制和高能探测器的研制等工作。

  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八字方针。1981年,国家决定缓建500亿电子伏特同步加速器,而作为注入器的质子加速器仍继续进行。经过4年的努力,1982年12月17日凌晨首次引出能量为10兆电子伏特(0. 1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束流。这台加速器主要用于开展医用短寿命同位素制备、快中子治疗癌症等核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与石油工业部建立全面、长期科技合作

  12月27日至30日,科学院与石油工业部联合召开石油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双方领导,科学院各学部、有关部门、研究所和石油部各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共100余人。双方商定以扩大后备储量和提高采油收率为主攻方向,在石油科技10个方面进行协力攻关,并提出要全面地、长期地合作下去。

  10个方面的合作内容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及勘探新技术、新方法;三次采油和油田化学剂;稠油热采技术;钻井技术;数字地震;测井技术;管道输油;防腐技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科学技术;采油机械中的金属技术。科学院在这些研究课题方面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合作,促进了科学院更好地开展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研究工作,推动了应用研究的发展。

  与石油工业部的科技合作是科学院与产业部门和地方间较为成功的合作。

  人工合成天然青蒿素获得成功

  青蒿是中国传统治疟药物。1973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等有关抗疟药物研究协作组织,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优于氯喹的抗疟新药青蒿素。这种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抗疟新药对恶性疟或间日疟均有独特疗效,在全国得到临床使用,受到国内外药学界的关注。

  1976年,上海有机所、中医研究院和生物物理所合作,通过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方法,解决了青蒿素的化学和空间结构与绝对构型问题。1979年起,上海有机所又开始研究天然青蒿素的人工合成。青蒿素具有十分奇特的结构,含7个手性特征分子,人工合成难度很大。科研人员经过大量试验,终于在1982年完成天然青蒿素的人工合成。这项成果及其后续工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1年,上海药物所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还合成抗疟作用更好的三种衍生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