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1999年度工作会议,提出知识创新工程五大目标
海洋之神8590vip1999年度工作会议于1月25日召开。路甬祥院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就此提出了五大目标。
一、科技目标。要改变以往单纯从现有优势出发进行归纳提炼的办法,科技目标的设计将按照"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导向→确定重点领域→组织重大任务"的思路进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院的重点发展领域和可望在2-3年取得重要进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二、体制改革目标。(1)建设10个左右重要的科技基地,它们由有共同战略目标、处于同一地域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若干研究所经过调整后组成;(2)按创新工程的高标准和新机制建设好一批核心研究所;(3)与部门、地方、企业、大学共建研究机构,为行业技术进步、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一些研究所将通过转制方式成为在市场经济下独立运行的开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
三、机制转换目标。(1)大力提倡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进一步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建立并完善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公平竞争、择优支持、评价从严、待遇从优、动态优化、鼓励创新的新机制;(3)全面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契约管理、转岗分流、动态更新的基本人事制度,积极引进国际科技界行之有效的人事制度。(4)建立和完善创新工作的评价制度,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量化评价为基础、以科学家个人和科研活动组织单元为评价对象的评价体系;(5)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物质激励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坚持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切实优先提高做出创新贡献的科技人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6)扩大和保证科研机构的自主权,继续实行两级法人制度,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团体在既定宏观科技目标下,有充分的自主权,包括在预算拨款制度规范下的资源调配权,在基本人事制度规范下的人事管理权。
四、队伍建设目标。按照开放、流动、竞争、择优的原则,建设中国最具创新能力和最高水平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创新队伍。它拥有一批国际著名的科学家,一批中、青年科技骨干,一支精干高效的技术支持和管理队伍,以及大批以研究生、博士后和客座访问学者为主的流动人员。在知识创新工程的第一阶段,重点建设好1万人的固定人员队伍,流动与固定人员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1。
五、文化建设目标。(1)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文化。真正形成既能在既定科技目标下集中攻坚,又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既能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专家个人创造性的环境;(2)倡导求真唯实、鼓励创新、严谨严格的科学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有利于青年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3)加强园区建设,形成合理的园区区划,实现空间和资源配置优化;改善基础设施,改革物业管理,加快实现后勤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使科研环境清洁优美,科研服务便捷高效。
发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卷本
由"海洋之神8590vip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编写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卷本,于1999年3月正式出版(科学出版社),与1999年度《科学发展报告》同时送达在北京开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手中,海洋之神8590vip以此作为向两会代表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进行科学决策的参考资料。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几个部分的篇目分别为:战略研究,支持系统监测,分类统计,政策建议,科技支撑。该研究组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在世界上独立地开创了系统学研究方向,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总计208项要素群、48个指数组、16个模型集和5个系统实施分类综合和逐级递归,进行了1.7亿次有效运算,首次获得了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总体评价和分类排序,将国家可持续发展总能力分解为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贡献的总和。由此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实施环境、压力指数和约束瓶颈的系统分析。同时,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函数进行了分解,拟订出必须通过的人口规模、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生态环境退化速率三个"零增长"的战略台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始终把涉及自下而上基础的粮食安全放在首位;(2)中央政府每年定期发布各省市区的可持续能力排序,强化宏观监控职能,建立全国可持续发展的"资产负债表";(3)逐步更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绿色GDP缓解"制度失灵"、"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4)制定国家工程项目和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制度",并以立法形式颁布实施;(5)由独立的、非政府的、非盈利的学术权威机构,建立全国的、区域的、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监测系统和评判网络,分别对"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实施年度的三维测评,并提供调控方案,为中央政府提供行政指挥手段;(6)及早制定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减排法律法规及政策约束,形成国家技术规范,制止"资源寻租"和"环境寻租",避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环境的国际压力;(7)科教兴国是解除可持续发展战略"瓶颈"约束的关键,但对当前科教兴国的实施重点只应在能够切实提高科技和教育"效率"的前提下增加投入。
《报告》该报告按国际规范编写,争取进入世界六大同类权威报告之列。
科学院在20所高校设奖学金
院决定从1999年在全国20所高校设立"海洋之神8590vip奖学金"。每年每校的设奖名额为20名,其中本科生10名,每名奖学金1000元;硕士研究生5名,每名奖学金2000元;博士生5名,每名奖学金3000元。为将人才培养与合作的目标落到实处,将对获此奖学金的本科生提供到科学院毕业实习的机会,符合条件者接收免试到科学院攻读研究生。对获此奖学金的硕士生优先录取到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对获此奖学金的博士生,则优先接收到科学院做博士后。
科学院希望以此在进一步加强与各高校的合作渠道,共同促进知识传播和高科技人才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配合此举,各设奖高校与科学院签订协议并及时制定了有关实施细则并成立了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设奖学金的20所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
设立吸纳海外优秀人才的专项资金
6月初,科学院宣布设立6亿元专项基金用于吸纳300名在国际科学领域崭露头角的优秀中国青年科学家。将为入选者平均提供每人3年2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标准,并提供三室一厅住房,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医疗等待遇。对引进人才的要求:他们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或自愿放弃外籍来华或回国定居的青年;年龄限在45岁以下;业务上要求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至少有2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经历,并独立主持或参与负责过课题项目的全过程研究。同时还要求,被聘请者还应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这是科学院为实现创新基地的科技目标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将保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重大攻关项目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推动学科的合理布局和科研梯队的合理构成。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部署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于7月3日正式成立,吴建屏院士任院长。该研究院由海洋之神8590vip在沪的生物化学所、细胞生物所、药物所、生理所、脑所、植物生理所、昆虫所、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单位组成。建立该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上海研究机构的既有综合优势和整体实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基地,促进生物技术、新药物、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以及培养这些学科领域的高级人才的基地。研究院将组织各研究单位的优势力量,集中在基因组、蛋白质组和染色体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工程和新药等具有战略性目标的重点领域进行研究,并分步骤组织包括水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及脑功能研究等重大项目。
研究院成立后,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所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所的管理职能将由目前的综合性管理转向以科研学术管理为主。研究院将建立和健全科学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合同聘任制,聘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参加研究院研究组长招聘工作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重大研究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研究院将优选650人给予重点支持,其中将从院外(主要是海外)招聘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0名担任研究组长,流动研究人员将增加到1000人以上。通过试点,增强支持强度,提高创新能力。根据存量资源不变,增量资源试点的原则,鼓励未行到重点支持的研究人员积极争取和完成国家任务。
研究院将形成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综合优势,同时将推动院、市合作,共建研究基地。与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为上海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启动"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7月8日,科学院批准启动"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该基地由科学院在上海的冶金所、硅酸盐所、有机化学所、光学精密机械所、技术物理所组成。基地将从三个层次上做好工作,一是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技术创新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是瞄准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解决重大和关键科技问题;三是利用已有科研积累,通过转变机制和体制,与社会资源结合,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基地将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各所之间、院市之间、产学研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引进新机制,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联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并努力争取地方和社会资本的投入与产业界建立密切的合作,推动高新技术的扩散、转移和产业化。在国家和科学院的重大科技项目方面,基地承担了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微光机电系统、红外焦平面技术、强光光学科学技术、气象卫星遥感设备、人工晶体材料等项目。还在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无机材料、高性能陶瓷工程化技术、环境友好的有机合成方法学、有机精细化学品和新农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型激光技术、先进红外空间遥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领域承担了一批重大任务,这些都将为国家战略目标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