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请注意,好些鼠和兔改名换姓挪位了!
  文章来源: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0-08 【字号: 小  中  大   

  全世界啮齿动物(Glires)2369种,占现存哺乳动物(5416种)的43.74%,其中约1/10(计225~247种)在我国有分布。它们分布各地、各个不同生态环境中,在生产与生活许多领域与人类关系密切;而动物分类学是生命科学许多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因物种鉴定错误或未做物种区分,研究成果不能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在防治、保护利用、外贸、国际交流等实际工作中受困的事例屡有发生。啮齿动物种属繁多,科学研究活跃地进行着。新种、属的发现,某些科、属、种相互关系重新分析,以及为加强国际交流,建立了《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并一再修订(2007年2月出第4版,下文简称《命名法规》),共同采用国际统一、规范的动物学名,于是新的分类系统产生,分类单元隨之调整,许多动物名称被订正。从事生物学、农学或医学的相关科研、教学或作业的人,尤其是关涉防治、保护、利用啮齿动物工作的,对这些变化应当充分注意,及时掌握。

  动物分类系统主要阶元是门、纲、目、科、属、种。我们先从“目名”讲起,哺乳纲中具有①门齿无齿根而终生生长、②无犬齿而具“齿虚位”(即门齿与颊齿间有宽空隙)2特征者,皆以发达的门齿啃啮食物,为“啮齿类”。苏联学者Ognev(1940)将它们归为啮目(Glires——系采用Linne系统中的“啮目”名而去掉犀牛),再依上门齿结构分为复门齿亚目(Duplicidentata,包括兔类和鼠兔类)和单门齿亚目(Simplicidentata,包括鼠类及河狸、豪猪、旱獭等)。我国早年教科书采此说,或将目名改为Rodentia(“啮齿目”)而下分该2亚目。但美国学者Simpson(1945)提出一套完整的动物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将Glires提格为啮类总目,两亚目分别提格为兔形目(Lagomorpha)与啮齿目(Rodentia),更受国际普遍认同;我国上世纪70年代后也多从之,不过按习惯仍常将两者合称“啮齿动物(rodent)”,是为俗名,2008、2012年郑智民等主编的专著兼述Glires的2目,也仍名《啮齿动物学》。而现今有些文献中讲“啮齿动物”则是狭义的,限指Rodentia(啮齿目),阅读时须留神。

  本文讲“鼠和兔”,乃包含该2目动物。20世纪末期以来,全世界的啮齿动物分类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一系列重要专著出版,最突出的代表有Corbet等(1986~1993)的《世界兽类物种名录》(共3版)和Wilson 等(1997~2005)的《世界哺乳动物物种》(共3版),世界各国动物学界几乎都将其视为“标准”。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陷于封闭保守,啮齿动物名称大都沿用上世纪50~60年代的学名。现在这些新分类系统、名录中,我国的不少啮齿动物学名已被改变。从与世界接轨的角度,我国学者主张原则上接受国际新分类系统及相应的学名变更,但对于那些我们已研究过的类群,则坚持自己的研究结果。

  依Corbet和Wilson的名录,我国啮齿动物属级及其下分类单元学名改变尤多。改变的原因,一类是贯彻《命名法规》作了修订;另一类是科学进步所

 

  致,有原來的大属划分为若干个新属,也有若干个原有小属合并为一大属,或者是某物种转入另一个属,这都得改成新属名;也有因某物种被证明是另一先命名物种的同物异名,按“优先律”改用先定的种名;是其地理亚种,则降为亚种名称。反之,如果地理亚种被提升为独立物种,其亚种名也得以取代原来的种名。物种的拉丁学名是双名制,由属名+种名构成,属名犹如姓氏,属名改变则相应的各物种名称都变了。马勇等(2012)列举并讨论了53项逾120个物种学名的变动。作为普通阅览,本文仅选介一些重要经济动物特别是常见农业害鼠的学名变化。

  1.“草兔”已一分为二——我国野兔已知9种,其中长江以北至黑龙江广泛分布、最常见的“草兔Lepus capensis”被分为两个独立种:新疆东部和东天山山地、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的草兔更名为中亚兔Lepus tibetanus;中国其他各地(包括准噶尔盆地)的草兔更名为蒙古兔Lepus tolai。

  2.“高山鼠兔”一分为三——在中国,原鉴定为高山鼠兔Ochotona alpina 几个亚种的,现均被修订为独立物种:

 

  ⑴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山地的亚种O.a.nitida升阶为种级,即高山鼠兔Ochotona alpine;⑵分布在宁夏与内蒙古边界贺兰山的O.a.argentata亚种更名为贺兰山鼠兔Ochotona argentata;(O. helanshanensis为其“后同物异名”,属于无效名称)⑶分布在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山地的O.a.cinereofusca、O.a.coreana 和O.a.mantchurica等均改为东北鼠兔Ochotona hyperborea的亚种。

  3.“黄鼠属”拉丁属名更改——原属名Citellus经考证为无效学名,改用Spermophilus 。

  4.“赤颊黄鼠”2亚种皆升格——赤颊黄鼠Spermophilus erythrogenys在国外见于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及蒙古;在我国,新疆的赤颊黄鼠S. e. brevicauda亚种今已独立为物种—短尾黄鼠Spermophilus brevicauda;S. e. carruthersi为其亚种。内蒙古的赤颊黄鼠个体略大,尾

  毛色甚浅淡,也独立为物种—淡尾黄鼠Spermophilus pallidicauda。早期有人把它们列入大黄鼠S. major或小黄鼠S. pygmaeus 的亚种;但实际上,这两种在我国可能均无分布。

 

  5.确认“阿拉善黄鼠”为独立种——原先我国学者多数认为“阿拉善黄鼠”量度与达乌尔黄鼠有交叉,应为后者的亚种。现根据模式产地—内蒙古南部典型荒漠区的标本研究,发现两者形态特征显著不同,而且其染色体数与蒙古国西南部的相同,皆是2n=38,确认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hanicus为独立种;而那些二倍染色体为2n=36的种群才是达乌尔黄鼠 Spermophilus dauricus。

  6.“旱獭属”重新独立3个物种——旱獭属Marmota的草原旱獭 M. bobak、灰旱獭M. baibacina和西伯利亚旱獭 M. sibirica曾被合并为欧洲旱獭M.marmota 或草原旱獭 M. bobak。现根据遗传免疫学研究分析,以及发现后2者在蒙古国西北部同域分布,已被重新认定为3个独立物种。

 

  7.“大仓鼠”由亚属提升为独立属——大仓鼠原在仓鼠属Cricetulus的亚属,现升格为大仓鼠属Tscherskia。因此,大仓鼠的学名应为Tscherskia triton。

  8.“凸颅鼢鼠”升为属级,4物种被改名——原为鼢鼠属Myospalax的凸颅鼢鼠亚属现已独立为属Eospalax;中华鼢鼠、罗氏鼢鼠和斯氏鼢鼠的属名均须改为Eospalax。此属中的甘肃鼢鼠Myispalax cansus作为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i 的同物异名被并入。

  9.“鼹形田鼠”1亚种升级——原为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阿尔泰亚种E. t. tancrei现提升为独立物种:Ellobius tancrei。

 

  10.“鼠 平 属”拉丁属名更改,5物种改“姓”——先前用的属名Clethrionomys因是同物异名被废,启用先立属名Myodes 。与此相关,本属各物种的学名被修订为:灰棕背鼠 平 Myodes centralis,天山林鼠 平 Myodes flater,棕背鼠 平 Myodes rufocanus,红背鼠 平 Myodes rutilus和山西鼠 平 Myodes shanseius。

  11.“松田鼠”2亚属升格,4物种改“姓”——国内原是松田鼠属Pitymys的2个亚属现都已被升格为独立属:亚洲松田鼠属Neodon和白尾松田鼠属Phaiomys。相关物种随之更名为:高原松田鼠 Neodon irene;帕米尔松田鼠 Neodon juldaschi;锡金松田鼠Neodon sikimensis;白尾松田鼠Phaiomys leucurus。

  12.“柴达木根田鼠”被认定为独立物种——分布在青、甘、川及内蒙古西部的根田鼠原订名为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limnophilus亚种。但除牙齿特征与其相近外,形态和生态上二者区别较大,现认作独立物种Microtus limnophilus,并已得到染色体研究结果支持。

 

  13.“黄兔尾鼠属”独立——原为兔尾鼠属 Lagurus的亚属Eolagurus,现提升为独立的黄兔尾鼠属,其下2个种隨之改“姓”:黄兔尾鼠Eolagurus luteus和蒙古兔尾鼠Eolagurus przewalskii( 别名青海黄兔尾鼠)。

  14.红尾沙鼠正名——红尾沙鼠正确学名是Meriones libycus。我国以前采用的学名Meriones erythrourus是它的同物异名,已不能使用。

  15.“毛足田鼠”升为属级,3著名田鼠改“姓”——原为田鼠属Microtus后足掌被毛的亚属现独立为毛足田鼠属Lasiopodomys。此属3种田鼠皆更改属名: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和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

  16.我国各地“小林姬鼠”皆系误称,全被订正为姬鼠属的不同物种——中国各地林栖的一些体型较小的姬鼠早年几乎都曾被鉴定为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但真正的Apodemus sylvaticus额骨光滑,无眶上脊,且只分布在欧洲。

 

  今内地和西南地区标本已更名为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它们都生有眶上嵴;川滇一带的长尾姬鼠Apodemus orestes为中华姬鼠的同物异名。而也无眶上嵴者,乌拉尔山地及其以东地区(包括中国新疆)的为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为喜马拉雅姬鼠Apodemus pallipes。我国西藏普兰原订名为Apodemus sylvaticus wardi的姬鼠为后者的亚种,应更名为Apodemus pallipes wardi。

  17.“大林姬鼠”早就更名为朝鲜姬鼠——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是日本特有种,中国与邻国以前所谓的“大林姬鼠”系误订名,早已更名为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

  18.原“大鼠属Rattus”大拆分,我国20余种大鼠须改“姓”——原分类系统中的Rattus 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数最多的属,近半个世纪已拆分出多个新属,仅中国境内就已分为大鼠属Rattus、白腹鼠属Niviventer、青毛鼠属Berylmys、小泡巨鼠属Leopoldomys和王鼠属Maxomys等5属。其下20余种鼠都随之挪位改属名。

 

  19.黄胸鼠更名——依优先律,黄胸鼠学名变更为Rattus tanezumi 。以前用的 Rattus flavipectu废止。

  20.拟家鼠废弃2异名——确定拟家鼠学名为Rattus pyctoris。其种名曾用rattoides或turkestanicus,均为同物异名被废弃。

  总观之,物种名称变动涉及几近我国现存啮齿动物的半数。其中有一些未被我国学者采纳,属级有侧纹岩松鼠属Rupeste。该单种属因与岩松鼠属Sciurotamias的阳性生殖器官相似,国外学者多主张合并为一属;但其上颌缺少1颗前臼齿,马勇等(2012)认为此差异毕竟是很大的,有待进一步研究,主张暂保留该属名,侧纹岩松鼠继续用原学名Rupestes forresti不变。在种级变动方面,持保留意见更多,例如:Wilson 将云南的前胸部有明显黄褐色块斑之斑胸鼠Rattus yunnanensis,以及我国南部地区常见、腹毛纯白色的斯氏屋顶鼠R. Sladeni都归为黄胸鼠的同物异名,我国学者主张二者皆应仍视为独立种,但后者学名改为东亚屋顶鼠Rattus brunneusculus Hodgson,1845,因它是订名屋顶鼠时间最早的。又如鼯鼠属Petaurista,Wilson 将中国南部的栗背大鼯鼠P. albiventer归入赤鼯鼠P. petaurista;将四川和云南的(P. yunnanensis和P.lylei)、台湾的(P. grandis),以及海南的(P. hainana)各地体型较大的几种鼯鼠都归为模式产地在印度的霜背大鼯鼠Petaurista philippensis。马勇等(2012)认为这尚须研究。尤其,栗背大鼯鼠P. albiventer 的体型比赤鼯鼠大得多、毛色也明显有别,而海南鼯鼠P.hainana的形态特征与霜背大鼯鼠Petaurista philippensis也大不相同,主张保留它们的独立物种地位。……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在Wilson et.al.《世界哺乳动物物种》第3版(2005)新分类系统中,我国啮齿动物物种的分类位置也发生了非常大

的变化。科级的变动很惊人,主要有:

 

  1,新立鼹形鼠科——原仓鼠科Cricetidae中的鼢鼠亚科和竹鼠科Rhizomyidae被归入鼹形鼠科Spalacidae,分别为该科的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和竹鼠亚科Rhizomyinae。后者原科级词尾-dae也就降为亚科级词尾-nae 。

 

  2,沙鼠亚科挪位——沙鼠亚科原为仓鼠科的亚科,现被转成鼠科Mudidae的沙鼠亚科Gerbillinae。

  3,林跳鼠科被拼——林跳鼠类包括林跳鼠属(Zapus)和蹶鼠属(Sicista)曾作为独立的科Zapodidae,现Wilson系统及近年更多作者都将该2属归入跳鼠科Dipodidae,分别成为林跳鼠亚科Zapodinae和蹶鼠亚科Sicistinae。“林跳鼠科”因之取消。

  4,田鼠亚科是否改为“鼠平 亚科”起争议——仓鼠科Cricetidae中的田鼠亚科Microtinae,今因被考证出Gray于1821年曾以水鼠平 属Arvicola为模式属发表了鼠平 亚科Arvicolinae,根据优先律原则,Wilson及外国近期分类学著作中,多已将其更名为“鼠平 亚科Arvicolinae ”。但我国学者(罗泽珣等,2000)认为,依据《命名法规》的另一条规则,“鼠平 亚科”属于“遗忘名”,为维护学名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坚持沿用大家习惯的“田鼠亚科Microtinae”(见《中国动物志?兽纲?.啮齿目?.仓鼠科》)。

  5,将原为鼯鼠科Pteromyidae的鼯鼠类动物,改为松鼠科Sciuridae 松鼠亚科Sciurinae内的

 

  一个族:鼯鼠族 Pteromyini ?——这是根据近年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认为它们是松鼠族的姊妹群,Wilson 做了上述大变动。但中国和俄罗斯分类学家认为,鼯鼠类在形态上具有非常特化的运动器官——前后肢间张有被毛的皮翼(飞膜),且古生物学研究也证明它不属于松鼠科动物,不赞成改动,仍视其为独立科。

  “科”在分类系统树上处于前位,隨“科”的改变,相应属、种在系统树上的位置势必都得大挪移了!马勇等(2012)在其新著中对上述5大变动作了介绍,但编制的中国啮齿动物检索表,鉴于高级分类阶元本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仍按照《中国动物志》编写总框架规定,对亚科级以上分类阶元名称皆暂未做变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