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我不认为这个奖是给我个人的,它是给大气科学工作者群体的。”1月9日,年届九旬的叶笃正院士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对记者说,“科技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
1916年出生的叶笃正与中国的第一份气候纪录同年。90年后,作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因为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全球变化科学、大气运动适应理论等领域的开拓性贡献,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说起“成功的秘诀”,这位老科学家的话语异常平实:“首先,治学上,要求实、求实、再求实,认真、认真、再认真。这也是每个科技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原则。”“其次,国家需求是第一位的。科学研究一定要符合国家需求,同时要把世界最先进的方法用起来。”“第三,一个人搞不成科研,要培养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做。”这三句话正是叶笃正人生的写照。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叶笃正,很快就加入了这场爱国运动。两年后,他回到学校,在乒乓球台边结识的学长钱三强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喜爱的物理,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来到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并于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叶笃正几乎想都没想,就决定启程回国。1950年,叶笃正回国后立刻投身到大气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当初只有十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发展成现在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所。故乡的土地为叶笃正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在超过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中,叶笃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开创性研究成果。
叶笃正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至今仍用于天气预报。他和合作者于1953年首先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突变概念,并展开了气候突变问题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急流突变对季风和雨带变化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的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他于1957年首先发现了冬季高原南北两侧的两支西风急流,并揭示了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随后又率先提出高原对大气夏季是热源,冬季是冷源。他的奠基性发现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开拓了一个科学研究领域——高原气象学,成为当代气象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他是国际全球变化科学的少数几个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并创立了“有序人类活动”研究的理论框架。
“我现在的时间总是不够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今,年届九旬的叶笃正仍然没有停止钟爱的科研工作,随身带着本子,经常记下想到的问题和偶尔出现的灵感。上个月,他还刚刚完成并发表了一篇关于“有序人类活动”方面的论文。
多年来,叶笃正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桃李满天下。他培养的几代气象工作者,分别成为各个时期中国气象科研和业务发展的骨干力量。他的弟子黄荣辉院士说:“叶先生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他不仅是学问的大师,也是做人的大师。”
“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有独立的学术见解,敢于和我说不。”叶笃正对记者说,“他们的成果比我大,才是我的成功!”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