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程开甲(右)与朱光亚(左)交谈。新华社发(总装备部供图)
“核试验是研究所和基地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程开甲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大漠中骤然闪出一道强光,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试验场外,一个中年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50年后,96岁的他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站在了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主席台中央。他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和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程开甲。
为国铸盾的勇士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程开甲知之甚少。
1960年夏,经钱三强点将,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调进核武器研制队伍,从此他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我国原子弹研制初期,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他第一个采用合理的TFD模型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1962年上半年,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露出希望的曙光。为加快进程,钱三强等领导决定,另组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1962年夏,程开甲成为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
尽管要放弃熟悉的工作,去开拓全新的领域,但面对国家的需要,他没说二话。此后,他主持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1963年,他前瞻性地筹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性质、任务、学科、队伍、机构等。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据资料记载,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的数据,而我国首次核试验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
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程开甲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效果很好。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实现了“自封”,确保了试验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参与主持决策了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说起罗布泊核试验场,人们都会联想到千古荒漠,回忆起住帐篷、喝苦水、战风沙,”程开甲说,“但对于我们科技人员来说,真正考验人的却是工作难点和技术难关。核试验是研究所和基地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做纯粹的科学家
程开甲的一生都在求索、创新。张蕴钰将军曾评价:“程开甲是一名纯粹的科学家。”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在那里,恩师王淦昌告诉我,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紧跟前沿、抓住问题、扭住不放。”回忆过往,恩师的话让他始终铭记。
1946年,程开甲来到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成为被称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先后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5篇有分量的论文,用量子力学证明了狄拉克提出的“狄拉克方程”在自由粒子条件下的正确性。而此方程连狄拉克本人也从未证明过。
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观点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这位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展开舌战。弄得担任裁判的大会主席泡利十分为难,最后只得风趣地说:“你们师兄弟吵架,为什么玻恩不来?这个裁判我也不当了。”
玻恩听到此事很高兴,跟程开甲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规。这次谈话,让程开甲终身受益。
在献身核事业的几十年间,程开甲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但他的学术研究仍然硕果累累。
20世纪60年代,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科书;80年代,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高温和低温超导普遍适用的超导双带理论;90年代,他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TFDC(托马斯—费米—狄拉克-程开甲)”电子理论,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并将该理论应用于金刚石触媒等方面的研究。
过去,程开甲身边始终有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现在,尽管计算尺已被计算机取代,但程开甲对黑板还是情有独钟。北京家里还特意装了一块黑板,以便在上面推算数学公式。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20世纪70年代,程开甲在大西北搞试验。一个宁静的夜晚,他突然发现天际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光点,随即整个天空都被照亮。程开甲推断,这可能是邻国在搞新武器试验。程开甲当时预言:自卫星上天后,太空就成了人类竞争的新空间。未来,空天武器将可能成为又一个竞争热点。 而今40年过去,事实证明了他的科学预见。
言传身教育后辈
程开甲创建的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及其所在的核试验基地,先后走出了十位院士、几十位专业技术将军,获得2000多项科技成果奖,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张爱萍将军曾称赞“研究所是个小科学院”。
核试验研究所成立之初,程开甲根据需要从全国各地研究所、高校抽调了一批专家和技术骨干。对于他们,程开甲给予充分的信任,使吕敏、忻贤杰、杨裕生等人迅速成长。
第一次核试验,立下大功的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计仪,就是程开甲鼓励林俊德等几名青年大学生因陋就简研制的;同样,我国第一台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也与程开甲大胆将这一高难度项目交给邱爱慈不无关系。
后来,林俊德、邱爱慈都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还是研究所十位院士中唯一的女性。对此,邱爱慈感慨地说:“决策上项目,决策用我。这两个决策,都需要勇气,而程老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敢创新的人。”
带队伍、培养人,程开甲总是言传身教。每次核试验任务,他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检查指导技术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有一次在坑道口,因为洞内极其恶劣的高温、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险环境,技术人员极力劝阻程开甲不要进去。“你们听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吗?我只有到实地看了,心里才会踏实。”他说。
程开甲穿好防护服,在刚刚开挖的小管洞中匍匐前进,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他一边详细地观察询问,一边嘱咐科技人员把现场资料收集齐全,忙得汗流浃背,也让现场同志深受鼓舞。
程开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院士。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励。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一次,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对于这些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则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只是一个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每每想起在核试验场区的岁月,程开甲总是充满感情。因为在那里,有他付出的心血和激情,有他事业的辉煌和挥之不去的眷念……
他说,自己还要“努力不懈,不老常青”。(本报记者 杨舒 本报通讯员 熊杏林 兰宁远 宗兆盾)
【程开甲简介】
程开甲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80年当选海洋之神8590vip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14-01-11 04版)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