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寒武系芙蓉统生物礁研究中获进展
  文章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10-30 【字号: 小  中  大   

  在漫长地史中,随着生物的演化、灭绝、复苏及辐射事件不断变化,造礁生物群落在不同时期的生态结构也有所不同。微生物作为一种原始、低等的造礁生物,由于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自身的钙化作用以及捕获和粘结碎屑沉积物,可以形成多种微生物岩。这些微生物岩一般具有正向隆起的形态特征,可形成形态各异的微生物礁。早古生代生物礁以寒武纪早期的古杯类造礁后生动物为特征,在世界各地发育,但古杯类动物在寒武纪第二世晚期至末期的灭绝事件中,几乎全部灭绝。造礁后生动物直到奥陶纪早期才又开始出现,并和钙化微生物共生造礁,于奥陶纪中晚期后生造礁动物成为主要造礁群落。与此同时,介于寒武纪第二世末期到奥陶纪早期这段时间,全球以大量繁盛的微生物岩(礁)为特征。

  最近,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吉涛博士与国外同行一起,对我国华北台地鲁西和北京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与芙蓉统炒米店组发育的微生物礁的形成机制、沉积过程以及地质意义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该项研究发现,华北台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微生物礁主要由微生物Epiphyton形成的凝块石为主,而芙蓉统则以迷宫状maceriate)微生物岩为特征。该微生物岩在全球同时期地层中广泛发育,且在其中几乎没有发现任何Epiphyton,而相反,作者近期的研究发现大量保存很好的海绵骨针,证实海绵类后生动物已经在芙蓉统广泛参与造礁,从而也将芙蓉统的微生物岩称之为后生动物-微生物礁。作者结合华北研究实例,并综述中外研究,发现这次生物礁的交替事件可能是由寒武系第三统末期的灭绝事件导致的,而非由区域沉积过程(如张夏组之上的淹没不整合面)引起。另一方面,在寒武纪晚期广泛发育的海绵-微生物礁证明了后生造礁动物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GOBE)之前已经繁盛,如此,这是否会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在生物礁生态系统的响应时限有一定意义呢?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同时期微生物岩系统、详细的微相研究将有可能对这些科学问题提供线索。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相关成果于近期在国际地学知名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发表。

  论文相关信息:Chen J., Lee J.-H., Woo, J., 2014. Formative mechanisms, depositional processes,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Furongian (late Cambrian) reef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14, 246–259. 

    文章链接

 

图1. 华北台地广泛发育的典型的芙蓉统“迷宫状”海绵—微生物礁近照特征 

 

图2. “迷宫状”海绵—微生物礁镜下特征(A)-(B)中含有大量海绵骨针(S) 

 

图3. 华北台地广泛发育的寒武系第三统凝块石微生物礁,含有大量的Epiphyto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