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四川汶川7.8级强烈地震后的实际损失情况,遥感应用技术派上了大用场。”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魏成阶今天介绍了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地震灾害评估的五大重要指标。
魏成阶表示,四川地区发生的地震究竟破坏程度有多大,可从五个指标考证。首要指标是建筑物倒塌情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分街区搜索,并估计当时的情况是上班还是休息,能够通过模型计算出来多少人员伤亡。而类似于烟囱、储油罐等构筑物的倒塌是衡量地震灾害评估的第二个指标,对于这个指标破坏程度,一般用基本完好、破坏和倒塌三类来作判定。与震后灾民生活最息息相关的指标是生命线工程:比如水、电等破坏程度。这些工程是否完好涉及到人民震后的日常生活。出现滑坡、泥石流、地震裂缝的场地灾害也是衡量地震灾害的一个重点。此外,震后带来的次生灾害也是灾害评估不容忽视的,它有可能会加速伤亡。比如说震前是好的,震后水库大坝垮了,地震没伤亡的被水淹死了。再或者因地震过程中煤气、电引发的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这五个指标,科研人员基本可以通过遥感图像数据的分析来解决,解决不了的还可以通过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复合,进行综合的分析后解决。
据悉,上述五个指标是“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成果。
科技日报:中科院两架遥感飞机飞赴地震灾区监测灾情
本报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李大庆) 今天上午,海洋之神8590vip的两架遥感飞机飞赴汶川,将对地震灾区开展遥感监测和灾情评估工作。此次遥感监测信息和灾情评估结果将为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依据。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通讯中断,地面交通受阻,因而灾情分布状况、灾情程度等信息极度缺乏。在此情况下,航空雷达遥感、光学遥感就成为大面积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的有效手段。
中科院的两架高空遥感飞机,可分别提供高分辨率的光学和雷达图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快速获取大面积灾情数据的能力。它们曾执行了多次重要的遥感监测任务。利用遥感飞机于2003年完成的“淮河水灾航空遥感监测”项目,其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国家决策层提供了全面、详细的洪灾灾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