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H7N9禽流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发表于《柳叶刀》的论文获国际认可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朱海洋 潘剑凯 发布时间:2013-04-28 【字号: 小  中  大   

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获悉,由该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的H7N9禽流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日前正式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该成果将对我国乃至国际防控和诊治H7N9提供科学依据。

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是国家H7N9禽流感预警控制专家组成员及国家H7N9禽流感治疗组副组长。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研究成果和公众关切的问题,记者向李兰娟做了详细的了解。

在国际上首次证明H7N9病毒源于禽类

李兰娟告诉记者,实验室第一时间就开展了H7N9禽流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了H7N9病毒快速检测、分离培养和基因测序技术,对重点人群和环境进行了监测筛查。

“研究发现4位患者都具有接触家禽史,包括销售或采购活禽,我们对患者可能相关的活禽市场中的鸡、鸭、鹌鹑和鸽子进行了采样,并检测出H7N9病毒。”李兰娟表示,根据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7N9病毒与活禽市场的鸡中分离出的H7N9病毒株进行遗传学比较,其8个基因片段中有6个是禽源性,病毒株之间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超过99.4%。

“这表明了病毒从禽类向人类传播的可能,也获得了H7N9病毒从禽类向人类的证据。”李兰娟说,研究还发现H7N9禽流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禽流感,在人类感染该病毒前并未导致家禽发病与死亡。

在国际上首次警示病毒正在向适合感染哺乳动物方向发展

目前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H7N9禽流感会不会在人际间传染。

李院士告诉记者,研究团队对303名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特别是82名未经保护与患者有过接触的医护人员进行临床监测,在14天医学观察期内,所有接触者均未出现任何感染征象,提示H7N9病毒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人际间传播方式。

“不过,研究团队对病毒基因组研究显示,H7基因的226氨基酸位点已发生变异,使得禽类的H7N9病毒更容易感染人。PB2基因尽管只发现了701位点发生变异,但要高度警惕,如果PB2基因627和701氨基酸位点同时发生变异,将会增加人际传播的危险性和可能性。”李院士表示,目前研究团队正密切观察H7N9病毒的变异情况。

在传播途径方面,对于呼吸道的传播方式专家意见较为统一,李院士表示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消化道传播途径”,目前团队正对传播途径作进一步研究。

人工肝技术对治疗感染H7N9患者临床效果突出

研究团队针对疫情初期4例重症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四人均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发病时都出现了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和下呼吸道病症,在发病随后的3到14天内出现呼吸衰竭。

李院士说:“我们还首次发现H7N9病毒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痰和下呼吸道灌洗液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鼻咽拭子病毒检测阳性率低,且持续时间短。”

另外,团队首次发现H7N9病毒感染重症者有类似SARS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风暴”现象。

李院士介绍说,综合分析“细胞因子风暴”现象后,浙大一院创造性地应用人工肝技术清除患者体内堆积的炎症因子,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帮助重症患者渡过器官功能衰竭难关,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目前浙大一院已收治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43人,其中2人已出院,李兰娟透露接下来将有更多患者出院。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