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月31日,第六中央检查组来到吉林,就该省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情况展开监督检查。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第六中央检查组在中央纪委驻海洋之神8590vip纪检组长王庭大的带领下,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实地检查,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在保证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在吉林尽快启动、落实和顺利健康实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检查到哪里,政策宣传就到哪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各地作为中央大政方针的执行者,思想认识如果不到位,势必影响到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思想认识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水平,决定着中央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对于“认识”问题,第六中央检查组组长王庭大有着深刻的认识。 也正是这样,坚持监督检查和政策宣讲相结合,督促被检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成为中央检查组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 “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中央和地方才有财力解决民生问题;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企业才有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百姓才有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速但不越轨,讲效率还需保安全……”结合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检查组检查到哪里,就把中央有关政策宣讲到哪里。记者在走访中央检查组检查过的两个市时了解到,检查组的言行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从实际出发,深入浅出;没有长篇大论,却能打动人心。” 对待监督检查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被检查单位的思想状况。在检查某市时,中央检查组对该市项目开工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意见: 出手一定要快,只有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才能对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对检查组的意见,该市没有强调因气温低导致开工率不高的客观原因,而是积极从“紧迫感”上找主观原因,采取果断措施推进问题整改和项目建设。4月11日检查组给该市提出的意见,4月12日该市市长就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推进项目开工的相关措施,并决定把4月13日到4月17日作为中央投资项目的集中“开工周”。会议之后,各牵头的市政府领导,按责任分工马上下到县(市)区、各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直接督促、检查项目开工;市里三个检查组也迅速行动,分别下到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督导问题整改。经过一周的努力,该市中央投资项目开工率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近80%。 中央检查组的及时跟进以及积极的宣传、督促、引导,进一步强化了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贯彻落实好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当前最紧要的一项政治任务。” “既了解宏观,也解剖麻雀” 第六中央检查组只有6个人,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面对的却是先后两批分配给吉林的近60亿的中央投资和1500多个大大小小的项目。能否处理好提高检查效率与保证检查质量的关系,是中央检查组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弹‘钢琴’,科学地有节奏地安排监督检查工作。”据记者在第一线了解,中央检查组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期大约一周,主要听取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翻阅有关文件资料,掌握总体概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完善工作方案,对下一步检查工作作出安排。第二阶段,为期两周,中央检查组从省里借调有关人员补充力量,兵分两路,选择一些地、市、县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进行实地检查,重点检查项目的开工率,资金落实和管理使用,以及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和质量等方面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第三阶段,做好研究分析和汇总工作,提出总体评价意见,形成检查工作报告;向省里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第六中央检查组认为:“检查工作如沙里淘金,只有看的听的多了,到一定量,才能真正掌握情况,准确判断,得出正确结论,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于是,短短两周的时间里,中央检查组马不停蹄,对吉林省6个市(州)及其15个县(市、区)以及长白山管委会的62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保证了监督检查的“面”和“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了省、市、县各级履行职责、落实项目建设的情况。绝不满足于“面”上的了解。期间,吉林省连续多日阴雨,部分道路泥泞艰险,但中央检查组“听、看、访、查、评、促”,一个程序也不减少,多次冒雨深入项目现场检查,细致如“解剖麻雀”,从个案中深入了解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就这样,中央检查组既把握宏观,又掌握微观;既了解具体项目存在的问题,又从中整理归纳出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从而使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增强了监督检查的整体效果。 重点突出,点面结合,这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中央检查组还努力做到另外“两个结合”——查纠结合和查促结合,既认真严肃地指出被检查地方和单位存在的问题,要求其限期整改,也设身处地地为被检查地方和单位着想,以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衡量监督检查成效的首要标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困难。“接受监督检查前,我们有很大的压力。但一接触中央检查组,虽然给我们指出了问题,我们感到更多的却是动力。”众多被检查单位如是说。 中央检查组走了,监督检查工作仍要持续下去 某市建设局长,因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不力,受到免职的处理。这则消息,在吉林省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中央检查组的关注。 原来,为促进中央和省扩内需促增长决策部署的落实,吉林省建立立体化监管责任体系,制定了《关于实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而延误项目建设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员,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以上案例,就是吉林省启动问责制度的一个结果。 就吉林省建立监管责任体系的情况,检查组进行了详细了解:为了把责任真正落实到人,省里还统一制定下发了《吉林省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责任分工情况表》和《吉林省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检查情况表》,把每一个项目的责任详细分解,填进表格。每一个项目都对应有项目法人代表、主管部门负责人、政府主管领导以及监督检查责任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这样一来,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监督检查的各个环节,都能通过责任分工表迅速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可根据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在充分了解研究后,中央检查组对吉林省高度重视监督检查工作的态度,以及建立立体监管责任体系、严肃责任追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其继续探索、不断深化。 “中央检查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有一定的时效。但不能说中央检查组一走,监督检查的工作就停滞了。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鼓励并督促地方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王庭大组长说。 四平市制定了《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吉林市设计了“扩大内需专项资金签批表”,严格规范中央专项资金拨付程序,并层层建立了监管信息反馈制度;辽源、通化等市组织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加强项目法人在建设基本程序、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各市(州)按照省里要求,结合政务公开工作加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公开力度,努力做到投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公开透明……正因为思想上时刻绷着“长效机制”这根弦,中央检查组十分注重调动、发挥地方的监督力量,时刻注意发掘和总结地方在加强监管、促进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给予相应指导,鼓励各级各地继续坚持和发扬。 “胸怀全局,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促进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贯彻落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既是第六中央检查组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也是检查组工作精神的真实写照。“从检查的情况看,吉林省新增1000亿元项目进展良好,新增1300亿元项目建设也在不断提速、陆续展开。”这既是第六中央检查组给吉林省下的评语,也是对检查组自身工作实效的一个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