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周忠和:培育科学土壤需顶层设计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广立 发布时间:2014-03-14 【字号: 小  中  大   

  “我感觉公众在讨论转基因时,非理性的声音不时会盖过理性、客观的分析。这看似很奇怪,但其实恰恰说明我们的科普工作还不到位,国民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院士周忠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种因素交织下,我国的科普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确实存在困局,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相关的探索,或许正是破解之道。
  让科学家有动力做科普
  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言人,埋头做科研的科学家也是科普活动的主角。然而,在我国仅有少部分科学家愿意抽出闲暇时间“做科普”,多数科研人员与其说是对科普工作没兴趣,不如说是没动力。
  眼下国内很多科研人员除做实验外,其余的精力都被发表论文和申请项目占据,而“做科普”这种无关生存和前途的工作,自然很少有人问津。
  “作为科学家,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不能强求。不过,我认为科学家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周忠和认为,科学家有做好科普的有利条件,因为他们站在科学最前沿,掌握最准确的科学知识。
  周忠和同时表示,这并不是指责科学家“不尽责”。实际上,中国的多数科学家懂得“在其位谋其政”,愿意就其研究内容跟感兴趣的公众交流沟通,但往往受限于没有适宜的环境。因此,他认为我国应从顶层设计层面创造条件,让科学家有精力和动力做科普。
  “国外申请科学基金时,有些会明确要求应将一定的比例用于公众普及与教育,但我们现在还基本没有。”周忠和说,“希望在科研项目经费或基金中,增加一部分明确为科普投入。”
  引导健全科普市场
  问及国外如何做科普,周忠和告诉记者,在国外“好的科普是可以赚到钱的”。
  “在一些国家,有些科学家或科普专家的科普图书很畅销,这也说明它们的科普市场更健全。”周忠和说,相较之下,国内数得上的精品科普丛书还很少。
  去年,在被称为“中国作家作品市场走向风向标”的“2013中国作家富豪榜”上,鲜见科普作家的名字。科普作家赵闯和杨杨联合创作的《它们》仅以340万元的版税业绩位列榜单第32位。而这,已经是科普图书近年来取得的最佳成绩。
  “除了从制度上适当扩大对科普的支持力度,也应注重为其培育更好的市场。”周忠和认为,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加之传统文化中对教育非常重视,在中国培育这样的市场“还是很有希望的”。
  “研究人员各方面水平越来越高,其中有些人完全可以成为专业科普作家。”周忠和提出,科研人员对该专业领域前沿能保持密切跟踪,从而更有资格成为该领域的科普作家。
  注重科学精神的启蒙
  周忠和一再强调,科普工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蒙——启蒙公众科学逻辑、科学思维的训练,从而能对质疑的事物作出自己的理性判断。
  “科学素养是一个很好的词语,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比如,一个人遇到不懂的科学问题,懂得去查阅文献、去调研,去选择接近真相。不然就跟瞎子摸象一样,即使是一个不带偏见的人,也只能摸到什么就判断是什么,难免会被迷惑。”周忠和认为。
  “伪科学为什么能广为传播?为何各类‘神医’‘大师’层出不穷?就是利用了人们常识的不足或者思维上的不严谨。”周忠和指出,当前人们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只有做到科学和理性,才能正确判断和取舍,“断章取义,根本经不住科学思维的推敲”。
  “现代科学传播在中国只有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这一百年里还有战争和混乱,我们的科学土壤还很不厚实。”周忠和说,公众、媒体、精英阶层甚至决策者都要培养科学精神,“有了更好的科学土壤,我想伪科学的市场会小很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