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目前,西藏专业技术人员56264人,平均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为163人,在全国五个自治区中排在倒数第一位;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疗卫生和教学人员占83.55%,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只有894人,平均每万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不到3人,远远低于全国43人的平均水平。另外,科研活动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农牧业和工程科技领域(两项合计占81.5%)。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缺乏,科学家、工程师只有410人,平均每万人从事科研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为1.61人,在西部12个省区(平均5.83人)排名最后一位。
简单概括来说,西藏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量少、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缺乏等。究其原因,西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制约。
一是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藏工作。
二是受科研条件的制约。西藏科技事业起步较晚,起点低,底子薄,科技条件较差,难以给科技人才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同时,用于科研条件改善和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专项资金不足,难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长期在藏工作。
三是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由于西藏特殊的区情,西藏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改革相对滞后,科技人才的聘用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和社会保障等还很不完善,现有科技人才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西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实现新突破,除了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是关键。只有改革西藏目前制约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才能为科技人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此,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交流力度
在科技人才引进中,建议加大“入口”,加宽“出口”,减少各种制度性限制因素,加大人才进出西藏的自由,努力形成良好的动态更新机制。把培育现有人才与人才引进和交流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和利用人才。
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特色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重点学科和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各类科技人才。针对西藏紧缺急需的科技人才,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如大幅度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等),积极加以引进。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逐步破除人才引进的制度性障碍,实施有利于人才引进的制度改革,着重在编制、户籍、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
加强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布局与优化配置。大力推进科技人才区内交流平台建设,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共享与流动,推动科技人才向中小企业、农牧区、边远贫穷地区、边境地区流动,促进科技人才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同时,充分利用中央部门和对口援藏省市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知识援藏等渠道,加快科技人才交流步伐。每年从区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选派科技人才到西藏进行短期工作或提供服务,如赴藏讲学、参与项目合作、进行专业指导。切实落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人才选用机制,促进区内外科技人才的融合与协作。
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西藏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不够,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科技人才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明显滞后于内地。目前,在藏的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以提高学历的党校教育为主,专业深造或专业培训机会少。为此建议,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大规模开展科技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大力支持科技人才接受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针对西藏科技界、学术界气氛不浓的实际,鼓励与支持科技人才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术交流,加大支持力度,可以考虑设立学术交流基金与相应管理机构。
积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接受培养和参与研究。通过项目带动,让科技人才在项目中锻炼和成长,努力为科技人才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
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相比于内地,西藏的市场环境还很不完善,创新创业氛围不浓,为此,需要引导科技人才注重市场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加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建议设立西藏自治区科技人才创业发展基金,支持科技人才自行或联合转化实施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在岗或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鼓励科技人才向企业和一线聚集,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点扶持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效率高的科技型企业,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同时,鼓励和支持高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休学创业。引入弹性、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从事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特派员,是指按照一定程序选派,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等的专业技术人员。西藏的农牧民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人才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在带领群众致富、科技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要继续建立健全更加规范科学的农牧民科技特派员选拔、培养、服务和动态更新机制,建立科技特派员组织化服务机制,探索建立顶层监管、责权下移、发挥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科技特派员管理模式,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不断完善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工作,继续壮大以农牧民为主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增强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力量。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确立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科技人才评价工作要从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从重论文数量向重论文质量、重知识产权转变,要给予那些不知名的单位和“小人物”公平竞争的机会。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工作水平,完善基层科技人才职称评审制度。
在民营科技型企业、民办科研机构和农牧民科技特派员队伍中开展职称评定工作,从物质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基层科技人才提供更大倾斜。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规范和完善评审细则,严格评审程序,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并建立不同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人才评价考核过程中要将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并举,注重质和量的结合。把科技人才的评价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津贴发放挂钩,作为晋升、评聘上一级职称的主要依据。
加大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正规教育和继续教育投入)、科技投入(研发经费的投入)、待遇投入(工资、津贴、住房等投入)、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加大投入的力度必须能够有效抵消高原特殊地理环境的不利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明显的效果。就是说,在西藏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必须比国内其他省区更大才能见到效果,即政策优惠的“洼地效应”至少抵消“高原效应”才行。建议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为主、社会力量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引导性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的公共投入。同时,发挥用人单位投入的主体作用,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议通过地方立法,明确研发经费占GDP的投入比例,同时积极鼓励和规范企业的科技投入行为。
总之,西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需要稳定持续的投入和支持,需要一个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西藏的区位劣势和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直接制约着西藏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紧紧立足于西藏实际,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道路,全面总结过去工作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深刻分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科技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西藏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善,进而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助理、中组部团中央第1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