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院士获国际气象组织奖 10月28日,第53届国际气象组织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海洋之神8590vip地学部主任秦大河院士被授予国际气象组织奖(IMO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颁奖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得里茨基致辞并向秦大河院士颁奖。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世界气象组织办公室主任蒙娜恩科娃、海洋之神8590vip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和孙枢、苏纪兰、丑纪范等院士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颁奖仪式。颁奖仪式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主持。
国际气象组织奖是世界气象组织最具声望、最有影响的奖项,素有气象“诺贝尔奖”之称。这一奖项专门授予在气象科研、业务、服务和国际气象合作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知名人士。继我国气象界宗师叶笃正之后,秦大河院士此次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第二次获此殊荣。
回良玉代表中国政府向秦大河院士获此殊荣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气象工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气象工作,一直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持续增长,初步预计今年粮食的总产和单产均能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农业气象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表示,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从气象技术能力建设、科研、教育、法律等多个方面加强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持。
回良玉在讲话充分肯定了今年我国气象工作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他说,今年我国气象工作者出色地完成了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神舟七号的发射等诸多方面的气象保障工作。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对做好气象工作、加快气象科技进步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界要顺应时代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向国际气象及相关科技的发展前沿,始终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和预测水平,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回良玉指出,大气无国界,希望国内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及气象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密切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气象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别得里茨基主席在致辞中对秦大河院士在冰冻圈和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赞扬。雅罗秘书长介绍了IMO奖的背景情况并回顾了秦大河院士投身气象事业以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秦大河院士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这个荣誉将进一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他将与团队及同事一道,努力推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为世界气象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前,回良玉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得里茨基和秘书长雅罗等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