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上,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甲壳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刘瑞玉认为:健康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海水养殖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使世人瞩目。海水养殖总产量早已居世界首位,2000年总产量已突破了1000万吨,近年来保持迅速持续增长,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高达1307万吨 (2006年总产1448万吨)。刘瑞玉认为,海水养殖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管理不够,许多地区建场过多,超过养殖容量,致使水质恶化,病害发生,造成大量死亡,损失严重;二是育苗和养成关键技术水平不够高;三是缺少优质、抗逆、高产新品种供应生产;四是疾病监控能力和水质监测调控技术较弱;五是养殖种营养条件了解不够清,饲料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还有滥用药物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及其它问题等。针对当前我国海水健康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刘瑞玉提出建议:
一、科学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严格控制海域养殖规模,合理调整养殖结构,使海水养殖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转,严格实行国家管理。
二、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是健康养殖的重要保证。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严格控制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减轻对养殖水的污染;二是控制养殖本身对养殖水环境的污染,包括控制放苗量、投饵量、发病池水的消毒排放等;三是正确处理养殖用水。在养殖区发生病害时,人们首先怀疑的是水质有问题,因此经常采用严格的消毒措施全部灭菌,希望得到满意的育苗效果,却往往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因为无菌水更有利于病原生物的繁殖,而使育苗失败,所以应提倡使用无特定病原(SPF)的海水,因为海水中非病原微生物对病原生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四是采用封闭海水养殖技术能有效避免在传统养殖方式中的污染及病害的传播,如有的单位引进美国生产一种封闭式循环系统,包括:塑料珠过滤器、蛋白分离器、紫外线消毒器、制氧机、氧气锥、硫化床生物过滤器等,该系统可在日换水量小于1%的情况下连续运转多年,鲆鲽类育苗密度比目前提高3-5倍,成活率提高1倍以上。
三、营养与饲料研究要加强
研究表明,在诸多影响生态系统和鱼虾抗病力的因素中饲料的营养和质量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对虾、鱼类育苗收益(利润) 的降低,许多育苗单位不用或少用卤虫卵等优质饵料生物,而改用各种非生物性代用饵料,在鱼虾养殖中,全球鱼粉的产量自1999年以来已趋于稳定,年平均产量大约为660万吨,鱼油年均约150万吨。进口鱼粉的价格由前些年的每吨3-5千元,猛增到现在的每吨8千-1万元,减少鱼粉用量,并采用替代蛋白质是必然趋势。为了满足养殖种的营养需要,提高健康水平,很有必要采取下列措施。
其一是重视使用单胞藻,这不但是对虾幼体的营养需要,也可起到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目前使用广泛,效果较好的单胞藻种有: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巴夫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
其二是多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鲜活动物饵料,以提高幼虫体质增加抗病力。但应注意动物性饵料是传播病原的重要途径,病从口入,因投喂感染病原弧菌的卤虫,而致使对虾幼苗发生弧菌病流行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培育饵料系统要采用无特殊病原(SPF)海水。卤虫等在投喂前要严格灭菌消毒。
其三是提倡使用优质营养强化剂,如有生产单位使用青岛某实业公司与美国合作研制生产的可用于鱼虾贝育苗生产的康克系列营养强化剂,是一种在异养条件下大规模培养的海洋微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DHA)和19种氨基酸。其中康克A在鲆鲽类育苗中可使幼体白化率由对照组(使用日本产的卵磷脂营养强化剂)的50-80%降低到10%以下,康克B用于对虾育苗中,可提高幼体成活率25%。
其四是加强养殖生物的营养研究,研制系列优质配合饲料,包括鱼粉、鱼油替代物、酶制剂、免疫刺激物如葡聚糖、肽聚糖、诱食剂、促生长剂等。
四、重视养殖品种的引进和新品种培育
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是我国引种最成功的范例之一,该种是刘瑞玉建议并安排中科院海洋所于1988年自美国引进和繁殖试验成功,发展育苗、养殖至今仅20年,却已发展成我国虾类养殖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国凡纳滨对虾总产848433吨(其中海水养殖407642吨,淡水养殖440791吨),占全国养殖对虾总产1,015,156吨的83.58%,而原先我国的主要养殖种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等,2005年养殖总产量仅为166723吨,只占全国养虾总产量的16.42%。
在养殖规模逐年增大,总产逐年增加的形势下,虾苗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2005年全国凡纳滨对虾育苗数量为2511亿尾,按每尾雌虾产虾苗20万尾计算,约需种虾125万对以上,而每年从美国等地进口的SPF种虾了了无几,绝大部分种虾来源于国内南方各省的养虾场,由于累代养殖出现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严重等问题,虾苗质量逐年下降,养殖效益逐年降低,今年北方许多省市的养殖户,有的放苗3-4次,幼虾仍大批死亡,满足不了养殖的需要。因此重视和加强种虾的选育尤为重要。
五、药物防病措施的现状、经验教训与出路
疾病(病害)防治是困扰生产的主要问题。作为包含养殖水体、对象及环境的整体――生态系的结构是极重要的问题,传统生产往往过多注意药物防治,而忽略生态系结构的优化与安全。
其一是药物防病。当前海水养殖全过程(包括育苗期,养成期及饵料生产)中使用药物防病是普遍现象。目前常用的防治病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 消毒剂;抗生素;营养添加剂;水质、底质改良剂;活菌制剂。对于上述五类药物,应该大力提倡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和活菌制剂,慎用、少用抗生素,针对性的使用一些消毒剂。对于各种病害,多强调预防为主,加强生态防病,不要仅仅依赖药物防病。
其二是要控制养殖生态系统微生物的种类结构,保持其优化。
六、重视科学普及人员培训、科学养殖方法的传授与推广
由于海水养殖事业发展较快,养殖品种繁多,所处的养殖环境气候条件变化较大,许多养殖业者经常未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即由一个种地的农民,投资数万元,成为一名养殖者,由于知识的缺乏,往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严格执行各种规范和行业标准,包括各种育苗、养殖操作规程,饵料、药品行业标准。但在实践中经常发现,不按规程和标准办事。例如, 近来不少地区发现许多虾场的虾苗经过10多天的养殖,虾苗的体长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育苗场出池标准7-10mm,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是不应有的。
刘瑞玉最后说,总之,健康养殖是稳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提高食品安全为广大人民提供健康食品的需要,是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使我国水产品大量走上世界市场的需要,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一句话是我国海水养殖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