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同志和许多在旧社会有过一些经历而在新社会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一样,头脑中有着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他真诚地热爱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报效祖国,这种心路历程和报国情怀在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中是息息相通的。在长期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王选同志不断坚定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和智慧的远大理想,在科学研究中历经磨砺和艰辛而矢志不移,始终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不息。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科学没有出现在“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及至进入现代以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正因如此,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赶超国际的意识,“赶超”是不甘落后的中国人成就事业的共同方式,在实现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王选同志走出了一条辉煌的赶超之路。
从当初了解到西方已采用先进的照排技术取代源于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而奋起直追,到推出超过国外水平的我国汉字激光照排设备而将相继涌入的舶来品“逐”出国门,乃至以高性能低价格的优势产品成功地向全球一切华文世界挺进……王选和他领导的团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起于“赶”而成于“超”,是王选事业成功的真实写照。王选同志的持续创新,使我国的出版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使我们这个拥有古老文明的伟大民族,在印刷术上再次领先于世界。纵横千年,当代王选与古代毕昇将同样被世界公认与铭记。
王选同志令我由衷感佩的还在于他提携后学、甘为人梯的精神。
我们这辈人肩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使命,培养者理所当然地被称为“老师”,然而为延续祖国科技事业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老师,其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和传统意义上的“传、帮、带”,而且要立足于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正如我的恩师卢嘉锡先生说过:“当老师的如果不能培养出几个超过自己的学生,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师。”卢老生前还特别重视“奖掖后进”,这一点在王选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感人。他敏于发现优秀青年人才,并千方百计为他们脱颖而出、“激昂青云”创造条件,表现出了宽广而无私的胸怀。
纵观王选的事业人生,大致包括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他精力旺盛的中青年时期,他把全付精力投放在科研工作中,尽其所能地攀越科学高峰;后一阶段则是他意识到自己“高峰期已过”转而注重扶植新秀的时期。关于后一个阶段,王选同志有个理性的定位,他说:“今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骏。”。
王选告诫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这位在事业上越过了座座高峰、被誉为“当代毕昇”的大师的话,就像一面明澈的镜子,折射出一位将一生献给祖国的当代知识分子的伟岸人格,又像一声宏亮的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在自主创新的征程上前赴后继。
王选同志生前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远见卓识,积极参政议政,不断建言献策,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倾注了大量心血,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增添了时代的光彩。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也是民主党派成员的骄傲,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作者为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