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应中共郎溪县委和郎溪县人民政府邀请,“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来到中国绿茶之乡——安徽省郎溪县,费维扬院士和秦伯益院士为该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600余名党政干部作报告。报告会由中共郎溪县委书记邵建华主持。 费维扬院士在题为“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经济政策,系统地阐述了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发展史以及特点、模式和效果,并明确提出,在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严峻的状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费院士指出,当前,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各种工程技术挑战,如分散资源的富集、分离和纯化,低化学势物质转化的最少能量注入方法,低价值可再生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低密度、低品位能源的有效利用,复杂巨系统的整体优化问题以及太阳能及其次生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等等,这需要企业、教育、科研等各行业各部门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积极探索,深刻研究,努力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起来。 秦伯益院士以探求明清以来妨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为主题,以“抚今追昔、居安思危,告诫后人、振兴中华”为提纲,作了题为“社会政治状况与科技发展”的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明清以来我国的政治状况和科学文化的历史,深刻总结了清末闭关锁国、“左”倾空想主义错误、“文革”十年动乱等经验教训,并通过对建国后各阶段科技事业变化状况的对比,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走向成熟的历程。秦伯益认为,明清以来中国科技的落后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国民素质等全面落后的结果,尤以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科学研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民主的政治氛围、自由的学术空间、独特的创新思维、相应的经济保障以及合格的人才队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政治文明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相信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必将迎来一个科技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两位院士的报告图文并茂,旁征博引。会场内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听众们不仅为精彩的讲解所吸引,更被两位院士的个人魅力深深打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