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与《自然杂志》部分编辑人员座谈,与本文作者亲切握手
1994年原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杂志》由于经济原因休刊,上海市政府徐匡迪等领导觉得这样一本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刊物就此寿终正寝殊为可惜,为此与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商洽改由上海大学主办。我就在这个时候被学校调去参与《自然杂志》复刊的筹备和编辑工作。 开始时,大家对《自然杂志》今后的定位把握不准,主编想把杂志办成学术期刊,我则认为它是一本科普期刊,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我们收到了钱伟长校长的批示:“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桥梁。”通过学习,我们统一了思想,既然刊物要成为沟通不同学科的桥梁,势必对非专业人员也要有可读性。所以它应该像美国的Scientific American和英国的New Scientist那样,既要反映当代科学前沿的学术动态,又有可读性和趣味性的高级科普期刊。经过此事,我深切体会到钱校长看问题时的高瞻远瞩,十几个字的批示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光阴似箭,不觉已到年底,眼看新刊就要亮相,但稿件的分量尚嫌不足。钱校长闻讯后便把他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给《自然杂志》发表,让我们很受鼓舞。此文成了《自然杂志》复刊后的卷首篇。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我印象最深。他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钱校长戏谑说:“不要做刀匠。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我想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1997年5月, 年逾八十的钱校长在百忙中约见了《自然杂志》部分编辑人员,并进行座谈。谈到组稿困难时,钱校长说:“明天我应邀出席叶企孙铜像揭幕仪式,届时有许多科学家在场,这个时候你们去找人,他们就躲不开了。”也许是他觉得自己的点子甚好,不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自然杂志》20周年时,钱校长挥毫题词:发扬创新精神,繁荣科学事业。 钱伟长对人文科学的热爱和造诣是广为人知的。当年他以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由于几天后九一八事件爆发,钱伟长抱着科学救国的想法,才改学物理。他的叔父是清华国学导师钱穆,可谓家学渊远。可是在后来的许多年里,钱伟长屡遭不公正待遇,待“文革”后复出已经垂垂老矣。但他壮心不已,把主要精力用于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所以“人文科学”这把刀他也抱着“能用就好”的理念,并没有过于迷恋。然而,他那博极古今的学识和卓有远见的眼光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他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中,令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每天,当我们走进校门,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迎面屹立的巨石,上面刻着钱伟长的手书“自强不息”。上海大学新校区里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各幢教学楼之间都有曲折回廊相连,两旁的树木错落有致。这些都来自钱校长的创意:让师生在课间转移时既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又可以赏心悦目,调节精神。连学校的食堂和招待所都冠以文雅的名字:乐乎楼、水秀楼……并有名家题写的匾额,使校园里处处充盈着浓浓的书卷气。当然,作为大学的根本乃大师,而非大楼也。这些年来在钱校长的支持下,上海大学的人文学科发展很快,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中年学者,成立仅十多年的上大美院和影视学院也在社会上影响日彰。学校还邀请上海的书画名家来校聚谈,吟诗作画。国内外著名的乐团和音乐家也常到学校的剧场巡演钢琴、交响乐等高雅艺术。这些活动中许多还是由钱校长亲自联系和推动的。所以他虽然自己无暇来构思字字珠玑的锦秀文章,却用如椽之笔为上海大学的发展抒写出壮丽的诗篇。 在钱伟长的著述中我找到了一本他于1953年写的历史小书《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虽然只是一本通俗读物,也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文史功底和严谨的写作态度。由于当时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成果很少,所以钱伟长只能自己从浩如烟海的古书中沙里淘金,收录材料。这种活计许多人皓首穷经几十年都收获甚微,而钱伟长花几个月就完稿付梓,可见他对经典古籍的熟悉程度。想当年他考清华时,有一道历史题,要写出二十四史各卷的名称、卷数、作者和注校者等,考生中仅他一人全对。他的作文《梦游清华园记》令阅卷的老师击节赞赏,然而他为了科学救国,要求改学物理,被吴有训教授婉拒,因为他理科基础太差,四门功课一共才考了25分。但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不仅改变了教授的看法,还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力学大师。我又想起1995年7月22日杨振宁来校作报告时,会前钱校长开场白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还教过我数学。”杨振宁答:“钱伟长当年在清华可是一个有名的田径运动员哩!”当时我听了不信,以为他们在开玩笑。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钱伟长当时18岁,身体瘦弱矮小,被学校田径队婉拒。但他亦经过自己的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校越野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并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跨栏季军。钱伟长有句口头禅:“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在1985年他独创了宏观字形编码法,俗称“钱码”。“钱码”以高速易学闻名于世,为IBM所采用,并获得1985年上海科技发明奖。在钱校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自强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