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西部大开发已走过10年历程。10年间,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站在下一个10年的起程点,西部该坚持怎样的科学发展道路?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有哪些?未来的发展思路是什么?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日前召开的“2010西部再出发·兰州论坛”上发表演讲,对西北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成就瞩目问题相伴
陆大道表示,西部大开发10年来取得的成就众所瞩目:经济得到高速增长,2000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的GDP年均增长11.9%,人均GDP年均增长11.7%,与全国的比值由0.6上升至0.65;高效优质的农业发展给西部地区的农民带来了致富的福音;能源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成为西部经济的“发动引擎”,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态治理和保护取得良好成绩……可以说,10年的西部大开发让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中忧患和问题也会一直伴随,只有慎重对待、认真解决才能为下一个飞跃铺平道路。陆大道表示,目前西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全国的相对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面集中于少数行业和部门,主要是能源重化工,但是传统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可见,西部地区的富民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战略目标:多元化富民强区战略
在谈及西部下一个10年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时,陆大道特别强调了“富民”二字。“以富民为主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着眼点的改变。”陆大道指出,中亚是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也是全球地缘政治的“轴心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强力集团和世界大国的觊觎。而西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实现我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西部的发展对中国来讲至关重要,而富民战略对西部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富民战略,陆大道给出了4点建议:首先将富民放到产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充分发展能够广泛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收入的产业,为民间资本的积累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目前,西部地区的重化工业规模已到达顶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持续扩大规模风险很大,所以西部地区一定要改变过度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规模扩张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确立以富民和发挥主体战略功能为主干线的发展思路。第二,富民为先。西部地区要尝试由中央大企业经济为主转向地方经济和城市经济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改变大企业的孤岛经济现象,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种现实和潜在的优势,在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方面实施一系列适合西北特点的战略调整措施。第三,在中央财政转移的支持下,尽快在社会发展领域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第四,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人力资本积蓄水平,是发展战略调整和转型的重要环节。西部培育了众多人才,但珍稀的人力资源却流失严重,造成西部人力资源水平和结构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局面。所以西部地区要将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置于优先位置,减少“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发生。
公路设施建设:“度”的把握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这是提升长远发展的保障能力。”陆大道说。除却重点水利枢纽工程、调水工程、节水改造工程、河流防洪体系建设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之外,陆大道特别强调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速度”和“适度”问题。
陆大道指出,一方面西部地区目前还存在“独门独户”的村落由于道路不通而“被隔绝”,所以要加快农村、牧区和贫困地区的公路建设速度,尽快形成沥青(水泥)路全面覆盖乡镇、基本覆盖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大幅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和牧区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偏远地区居民尽早摆脱“隔离”状态。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要理性适度,谨防过度超前。据陆大道介绍,自1997年起,交通运输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持续不断、巨大规模地投入导致了“产能过剩”。规模过大、重复建设、不合理竞争以及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不协调、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我国东西部地区均有显现。
“1998年至2007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速扩展,年平均投资在1700亿元左右,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900公里。从2008年起我们开始了‘快马加鞭’地建设高速公路,全国总里程规划被调整为10万公里,当年就建设6433公里,总投资6000亿元。最终的结果是,前些年建成的中西部地区的部分高速公路客货流严重不足,就是中部和东部地区部分近年来建成的高速公路,运量不足也非常明显。”陆大道说。
国家和区域的交通网络是一个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和干支线彼此协调连接的系统,即具有少数干线和多种运输方式的各等级的支线(等级愈低其线路长度一般愈长)的系统。高速公路、民航航线(主要指干线)、集装箱枢纽港等在其中只承担骨干作用。
据悉,作为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国家——德国,国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高速公路仅为1.13万公里,但足以满足其运输需求。“目前一些地方提出来的‘市市(县级)通高速’、‘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是违背交通系统发展规律和跨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事情。”陆大道不无痛惜地说,“高速公路的建设一定要适度!”
发展的关键因素:水资源
西北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确立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非常重要。
“水资源合理利用谈论的对象应该是自然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人—地系统’。”陆大道指出,我国西北内陆区的一些较长的河流,由于中下游河床很少得到整治,宝贵的水在很宽且分叉又多的河道中漫流,水资源蒸发和渗漏损失很大。以石羊河为例,从蔡旗到红崖山水库段,河道长只有200公里左右,但蒸发量却达到输水量的15%~20%,浪费严重。部分人口因得不到水资源的保障而被迫离开下游迁移到中上游,成为“生态移民”。
陆大道说:“同样的用水量(人均所需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如果距离在400~500公里,而河道状况与现在的塔里木河、石羊河等相同,在上游比在下游可以承载的人口量(及其相应的生产活动)可以多20%~25%。因此,在缺水地区、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分配需要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合理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系统用水。”
此外,陆大道表示,根据西部各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规模,对水资源应采取“全面规划、区域平衡、加强调配”的方针,实现区域间的平衡与合理调配。同时,管好用好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建立有权威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也是西部发展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陆大道指出:“确保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科学合理分水,有重点地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才能让珍贵的水资源造福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