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一场“养生热潮”也随之而来。张悟本等“神医”被曝光后,这些被媒体推上神坛的“大师”开始遭到质疑。因此,为引导公众进行科学的养生医疗保健,传递来自海洋之神8590vip等科学界的声音义不容辞。
治癌不如防癌
8月10日上午,院士工作局举办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专题科普报告会,主题是“可食植物与癌症的化学预防”。主办方邀请了著名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院士王夔担任主讲嘉宾。
王夔首先总结了上世纪人类对抗恶性肿瘤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随后提出了由肃清癌细胞的传统手段向干预癌细胞发生发展的预防策略转变的新思路。
他说,这个策略的基本精神是针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进行干预,以达到逆转、阻止、推迟病理过程的目的。这是一个以覆盖全程但有阶段性和针对性且又是个体化的预防。由于肿瘤的发展是长达几十年的缓慢过程,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抓住一切时机,“先发制癌”,预防肿瘤发展就是可能的。
“食疗”学问大加工有讲究
王夔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食性植物为例,说明如何利用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来降低肿瘤发生发展的概率。
例如咖喱中含有的姜黄素能够抑制前列腺癌、淋巴癌等多种癌细胞;西兰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中含有的异硫氰化物也具有防癌效果;番茄中的番茄红素能够通过诱导抗氧化酶产生、抑制癌细胞增殖等过程抑制前列腺癌的发展;大蒜、洋葱中的大蒜辣素和阿霍烯能够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对消化道肿瘤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同时他也强调,食物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加工方法不当,轻则降低食物有效成分的作用效率,重则还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
比如生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不高,但加热后制成的番茄酱、番茄汁等,有效成分含量会大大提高;大蒜如果使用食醋浸泡,会导致蒜酶失去活性,无法催化产生大蒜辣素等防癌物质;而如果对大蒜进行煎、炒、烤等,会发生棕化反应,反而会产生一种具生殖毒性、胚胎毒性、致畸、致突变、致癌的丙烯酰胺。
最后,王夔指出,与传统的简单食疗不同,科学的食疗需要以实验室研究结果和大量人群调查为依据,既要经过统计学的验证,也要得到科学原理的支持,才能最终推荐使用这些植物成分,有针对性地预防肿瘤发展。
公众要树立科学养生观
会后,针对目前“养生大师”走红、养生类图书热卖的现象,王夔对《科学时报》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养生大师”在百姓中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科学的引导。
“发达国家的媒体发布营养健康方面的文章时,都会引用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论文,不能信口开河,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另外,中国科学家还没能走到幕前,告诉公众足够的科学道理。科学原理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说深了又怕老百姓难以理解。要让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去,科学家还要训练做科普的能力。”王夔表示。
今年由于某些“神医”和媒体的热炒,绿豆被鼓吹成包治百病的良药,市场价格飞涨。对此,王夔表示:“没有一种食物是包治百病的。事实上,在豆科植物中研究最好的是大豆、鹰嘴豆和红小豆,针对绿豆的研究很少,所以并没有科学上的证据支持它有什么‘神奇’功效。”
针对“后张悟本”时代应该如何引导公众培养科学的养生观,王夔提议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传播手段,把正确的信息传递出去。“我想现在最需要的是建立一个网站,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专说科学的健康知识。现在,网上信息传播这么快,正确的知识不传出去,就会被其他东西钻空子。”
王夔最后说:“我不是医生,也不是营养学家,更不是‘养生专家’,但我仍然愿意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就是想提倡一种科学精神,那就是该如何理性看待食物养生与疾病预防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