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都有为院士:南京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左中甫 朱小卫 王辉 骆骁骅 发布时间:2010-09-01 【字号: 小  中  大   

南京日报 骆骁骅摄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透露,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最终转化率不足10%——

“每年,我国评出的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近300项,粗略估计,这些成果的最终转化率不足10%!”

暑期的南大校园静谧安详,都有为院士的这番话却掷地有声。作为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都有为既做基础研究的“纯学问”,也身体力行带领团队从事成果转化。在他看来,南京创新资源雄厚,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方面大有作为。

困扰南京最大的问题是“就地转化”

记者:根据您多年的观察,南京在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

都有为:记得有次座谈会上,我与市领导也谈及这个问题。南京坐拥丰厚的科技教育资源,手中握有培育创新产业成果的先天优势,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方面,南京完全有实力做排头兵,引导江苏乃至全国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才主要集中在南京,但不少时候“开花”却不在南京,许多科技创新的产业成果最终不能落地南京。这也是困扰南京形成创新型经济优势的症结所在。

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还要加大

记者: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症结的形成?

都有为:就省内而言,现在苏锡常一带在创新型经济上做得比较有特色。我认为他们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他们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影响较深,同时,相对低廉的土地成本和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形成合力,促使外部投资者乐于将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此;另外一个是当地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较多,降低了这些企业发展的风险与成本。虽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很少,但这些地区的成果转化反而很有亮点,有效地吸引了国内外的人才、技术与资金。

反观南京,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创新企业的起步阶段,更要建立起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就我所知,有些城市对入驻的高科技企业,提供数百万元至千万元的资金以及土地、用房、税收等支持,充分体现出地方政府对创新企业大力帮扶态度与决心。得益于此,一大批深具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纷至沓来。建议有关领导多听听企业界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意见,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藏富于民,使企业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与产业化的中间环节

记者:您认为南京应该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率?

都有为:与国外依赖大企业自身力量不同,我国科技创新的源泉仍是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理科侧重基础研究,工科则侧重技术应用。眼下的问题关键是,在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与产业化之间尚缺乏紧密链接的环节,从而不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成果。

除了高校和院所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上要有所作为外,南京应当怎么办?我认为,首先,可考虑在高校或其附近搭建创新平台,高校、政府、企业共建,实现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这样便于利用高校的科研设备,有效获取高校科研信息、人才等资源,在创新平台上孵化科研成果,解决未来生产中的技术难点,最终转化为产品。由于该平台具有公益性,政府在政策上与资金上应给予支持。其次,政府应该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创新企业引入风投,甚至直接予以资助,为他们创业初期的融资提供便利。再次,高校教师直接从事成果转化也可继续探索,因为这些优秀人才与产业界、学界的联系紧密,不仅大大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实践过程中也将持续不断地给学界提出亟需解决的课题。

院士小传

都有为,南京大学教授,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1936年10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与科研组成员一起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7年度何梁何利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2005年当选为院士。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