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十分关心现在的科学家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以及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是否有机会、有条件被培养成‘大家’?”7月26日,2011大学生数学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一位营员直言不讳地向主席台上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抛出了这个问题。
在郭雷的回答中,“钱学森之问”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涉及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并非一个点就能解决的。
然而,众多的尝试都是在试图破解这一难题。“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钱学森之问’会有被解决的一天。”郭雷也表示了自己的信心。
《数学院里的“年轻人”》是此次夏令营开营仪式上郭雷报告的题目,虽然照片上的“年轻人”很多已白发苍苍,但在郭雷眼中,他们在青年时期所取得的成绩,已成为中科院数学院的历史和传奇,“这是一块可以培养年轻人成才的沃土。”
中科院数学院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产生24位院士,“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大有所为。”郭雷在报告中以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甘于寂寞,吴文俊勇于创新等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为例,向在座的大学生们讲述他们的成才之路。
“中科院不仅仅是出成果的地方,更是出人才的地方。”郭雷说,每年有众多学生报考自己的研究生,而他本人招研究生的标准,可以用“德才兼备”四个字来概括。
郭雷认为,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才、未来的科学大家,首先要有品德。“德,是我在挑选人才时看得最重的,其次才是良好的数学基础,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准则,还要具备科学研究上一定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目前,以发表SCI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硬指标”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仍不在少数,但是,在近年来,中科院数学院已经取消了这一做法。郭雷说,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中科院数学院一直以来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的研究员一年只发表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的质量会非常高。”
郭雷表示,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依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数学科学,而数学的未来发展在于青年。“现在,数学院还有大批三十多岁,潜力很大的青年科学家,他们充满朝气,继承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正在续写着数学院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