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秦大河院士:适应气候变化为更紧迫选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发布时间:2012-02-21 【字号: 小  中  大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我们将会回答很多公众的疑问,如气候变化是否会加速、是否会有更多的极端气候事件等问题。” 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院士秦大河对本报记者表示。

目前,第五次评估报告已进入实质性编写阶段,其中两个特别报告已于去年发布。秦大河介绍说,之前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曾经遭受了不少质疑,因此IPCC也启动了自身的改革,“比如在保持中立方面,我们第一工作组定了很多严格的条例,比如参加IPCC的科学家,不得担任此类杂志的主编。”

根据秦大河介绍,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连续经历了14个暖冬。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又连续4年出现暖冬。到2020-2030年,全国平均气温上升1.7℃;到205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秦大河表示,据估算,到2030年,我国种植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可能给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我建议,我国应尽快提出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其中适应的问题更为现实和急迫。”

作为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的专家,秦大河也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任海洋之神8590vip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等职。

第五次评估报告更侧重影响、适应和减缓

首次提出了向低碳发展转型问题。

《21世纪》:您作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中方主要参与者,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该报告目前的进展情况?

秦大河:2008年4月,IPCC第28次全会决定编写第五次评估报告(以下简称AR5)。2009年10月IPCC第31次全会接受了各工作组会议提交的编写大纲。第五次评估报告主要包括:第一、二、三工作组报告、综合报告、温室气体清单及两个特别报告(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

各个工作组报告详细编写进展如下:

第一工作组报告,其内容是关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将于2013年发布。目前,该工作组已经按计划于2011年4月完成了第零稿(注:一般编写过程要历经四到五年的时间,包括第零稿,第一稿,第二稿和最终稿),并于7月中旬在法国召开了第二次主要作者会。第一稿在11月中旬完成,并开始了第一次专家评审进程。

第二工作组报告,主要关注的是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问题,将于2014年发布。该工作组已于2011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作者会议,7月中旬完成了第零稿;2月召开第二次主要作者会,今年中旬完成第一稿编写,并完成专家评审过程。

第三工作组报告,聚焦减缓气候变化,将于2014年发布。第三工作组2011年7月中旬在韩国召开了第一次主要作者会,第零稿将在12月中旬完成。

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的综合报告,目前只确定了编写的基本框架。最后,IPCC分别于去年5月和11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和《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

《21世纪》:您预计这次评估报告将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秦大河:IPCC第五次评估将体现新情景、新思路和区域性三个显著特点,将更加侧重影响、适应和减缓的问题,重视区域气候变化及影响评估、适应的经济学成本(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

第一工作组报告主要评估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共计十四章,其中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和归因占大量篇幅;突出了碳循环、云和气溶胶辐射强迫等内容;增加了近期(2020-205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强化了区域尺度的内容,如极端事件的检测和归因。

第二工作组报告主要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问题,共计三十章,A和B两部分,A部分20章评估共性问题;B部分10章分区域进行评估:强化了对区域影响的评估,设立的9个区域,新增了国际水域。每个区域包括2-5个次区域,均进行脆弱性、影响、适应和发展的详细评价;强化适应的内容,设立专门章节讨论适应的需求和选择、适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适应的机遇和限制因素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学评价;增加经济学的内容,以货币在内的多种计量标准评价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海洋等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第三工作组报告主要评估气候变化减缓问题,共十六章,分概论、概念和方法、部门评估(自下而上)和转型之路(自上而下)、国际及地区、国家层面政策评估、融资四大部分。其特点在于首次提出了向低碳发展转型问题;首次专门设置了有关融资方面内容的章节;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讨论减缓问题,将责任与公平挂钩,在对减缓气候变化最新技术和政策进展的评估中包括发展中国家对适应和减缓技术的可获得性、转让途径、成本和障碍等内容。

《21世纪》:有很多学者认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减缓比适应战略要更为重要,对此您怎么看?

秦大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减缓与适应并重。减缓是长期的、艰巨的,而适应是更为现实的和紧迫的。要高度重视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将其摆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适应气候变化是防灾减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未来五年,我主张应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国家的相关发展规划,将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放在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监测预测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农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适应行动。

“气候门”事件后的IPCC改革

改革主要包括IPCC未来的运行方式、工作原则,以及如何处理利益冲突、加强沟通等方面。

《21世纪》: 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曾经引发不少质疑,那么IPCC对自己的报告结论有多大把握?

秦大河:自2009年11月以来,西方主流媒体陆续“披露” IPCC 2007年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多处评估内容不实、论据不牢或引用文献不正规等问题。例如:气候门事件、喜马拉雅冰川消失事件、灾害文献引用不当事件、亚马逊雨林气候敏感事件、非洲作物产量减半事件、荷兰低于海平面面积事件、波浪能事件。这些事件对IPCC评估报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此,2010年3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IPCC主席帕乔里宣布委托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AC,Inter-Academy Council)对IPCC的评估过程和程序进行独立评审。IAC成立了由12位专家组成的独立审查小组,并分别在荷兰、加拿大和中国举行了听证会。2010年8月30日,IAC在纽约发布了评估报告。IAC在评估报告中指出:IPCC组织各国科学编写并定期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从总体上是成功的。

《21世纪》: 您如何看待IPCC自身的改革问题?

秦大河: 在IPCC第32次全会上,决定分别就IAC报告涉及的IPCC“管理制度”、“评估过程”、“沟通战略”和“利益冲突”建议成立四个工作小组,中国气象局参与了IPCC管理制度和评估流程改革。改革主要包括IPCC未来的运行方式、工作原则,以及如何处理利益冲突、加强沟通等方面。

我认为,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有序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各组成部门的职责,加强了紧急事务的应急处理,并通过加强改善沟通策略,增加透明度,赢得广泛支持和信任。

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争议

目前国际科学界在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认识。

《21世纪》:在对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内容的讨论中,也有观点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等问题是伪命题。您如何看待气候变化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秦大河:目前国际科学界在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认识。近20年来,人类对气候变化事实、成因和影响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国际科学界在气候变化的总体认识上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尤其在气候变化成因和影响上的学术争论一直存在,少数学者还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

如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认为,自然仍然是驱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天体活动及地球自组织作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自然(如地震、火山、森林火灾、沉积盆地、泥火山、水库、自然沼泽湿地)是CO2排放的重要来源,等等。

同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一样,不同看法和观点之争将始终贯穿着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今后仍会继续持续下去。虽然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上还有不确定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来解决,但我们不能以科学不确定性的存在为理由,否认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要在争议中寻求科学真理,加强科学研究,做出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