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海洋之神8590vip > 院史所史 > 编年史
1983年主要进行关系全院的战略问题研究,500多项科学家提出的意见被编发成12册《专家建议摘要》。10月,院主持召开了规划专题组汇报交流会。为配合编制规划,计划局还编印了18期《科研规划参阅资料》。在1984年底完成的这个规划中,战略重点包括3大类8个方面:第一类是围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重大、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领域,包括农业科学技术、资源与环境科学、能与能源科学技术3个方面。第二类是与“新的技术革命”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技术领域,包括信息科学技术、材料与材料科学、其他有关技术科学等3个方面。第三类是基础科学领域,归纳为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两大方面。
参与山西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的建设
1982年4月,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委托国务院副秘书长马洪与山西省政府共同召开会议,决定用一年时间来编制山西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综合经济规划。海洋之神8590vip能源研究委员会、计划局派人参加了会议。6月,科学院召集28个研究所,举行山西能源基地的科技攻关和规划方案讨论会,提出了包括61项科研课题的初步方案。7月,吴仲华、谷羽率24个研究所的37名研究人员,组成调研团到山西的太原、平朔、大同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省属各厅、局、所、厂的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初步落实了85个课题。经过各所修订和征求意见,最后提出成果推广和近期工作(1-2年完成)28项,3-5年或更长远一些的课题94项。
1983年2月21日至27日,海洋之神8590vip邀请10位学部委员和山西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计委、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等部门的专家,会同院属32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山西省太原市对《山西能源与重化工基地开发与建设》的有关课题进行论证和评议。这些课题分属7个项目:山西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开发方案论证、煤系资源综合开发、水煤浆技术、节水高效低污染燃煤联合循环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煤化工及输能新技术、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与开发中的生态与环保问题、水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研究。经过这次评议,院能源研究委员会把这些课题分成3类,分别予以安排。近期可以在山西推广应用的成果和课题,由各所和山西对口单位落实任务。属于较长远的项目,列入长远规划。3-5年能在山西基地建设中见效益的课题,列入院攻关项目。作为重点攻关项目的“山西能源与重化工基地开发与建设”,由于选题过大,加上组织协调工作涉及面广,后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山西煤炭化学所等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建成了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煤炭能源化工中试基地。
“雅砻江二滩水力开发可行性综合研究”通过认定
1980年4月起,院能源研究委员会组织院内15个研究所与水利电力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院校等2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科技人员,围绕二滩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合作开展了历时三年多的前期科研工作。
1983年3月13日至17日,国家计委和海洋之神8590vip联合召开评议会,认定在前期科研基础上提出的245米高坝建设方案可行。西南地区山高坡陡,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在坡陡流急的高山峡谷开展工程地质和综合考察的地面工作,有许多困难。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科研人员利用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的红外扫描仪器,在1981年初进行“雅砻江高山峡谷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取得了航空遥感图像。又陆续开展“坝址岩体特性、工程岩体稳定性和抗震研究”、“二滩水电站水文和水力学问题研究”,论证区域构造的稳定性,考察地震、冰冻、雪崩、滑坡、泥石流对于大坝的危害,为国家作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项科研工作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它既是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也促进了岩体力学、地质力学、水土结构力学、工程材料学、工程地质学、遥感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发挥了科学院多学科、多兵种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在研究方法、手段和方式上,对其它重大工程项目的前期科研工作具有参考价值。1991年9月,坝高240米、投资285亿元的二滩水电站正式开工。1998年12月1日,建成两台机组及送变电工程,预计水电站在1999年底全部建成。建成后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30万千瓦,这是中国20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工程。
组织对京津地区环境污染防治的联合攻关
4月21日,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召开国家攻关项目“京津地区生态系统特征与污染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会,组织对这个项目的联合攻关。
京津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1979年,科学院曾将“京津渤地区污染规律和环境质量研究”列为1980-1981年重点科研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工作,取得了一批成果。如对京津城市进行了噪声调查和实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城市环境噪声测量规范》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经国家有关部门审议通过并在全国执行。研究中建立的区域环境功能分区和环境保护区划原则等得到了实际应用。在津渤地区进行遥感试验所得到的多种遥感图象资料,为天津制订城市改造方案起到积极作用。
1982年底,“京津地区生态系统特征与污染防治研究”被列入“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京津地区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分课题之一。1982年10月到1985年12月,地理所、生态中心等16个研究所和京、津环境保护机构等6个单位合作,在京、津两市和河北省廊坊地区的3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了多学科、多层次的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与北京海淀区联合组建第一个科技开发公司
3月下旬以来,院组织中关村地区的8个所的科技人员和业务管理干部,对北京海淀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调查研究。5月4日,副院长叶笃正和北京海淀区委第一书记贾春旺签订新技术联合开发协议,决定组成联合开发中心,计划把海淀区建成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第一流产品的新兴经济区。10月,正式成立科技开发部、北京海淀区新技术联合开发中心,简称“科海新技术联合开发中心”或“科海公司”。这是科学院最早参与组建的科技开发公司。
“科海”成立当年,推广了32个科技项目,帮助海淀区兴办了9家工厂,与首都钢铁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个开发中心在加强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后发展成北京科海高技术(集团)公司,服务范围遍及交通、电力、电子、通讯、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
研制成功钕铁硼永磁材料并成立“三环”公司
永磁材料是磁化后撤去外磁场而仍能长时间保持较强磁性的物质,在汽车电机、计算机外围设备、石油化工、采矿选矿、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领域有广泛用途。60和70年代,国际上相继研制出第一、第二代永磁材料,但因含钴而造价昂贵。中国钴资源奇缺,95%依靠进口,研制新型永磁材料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72年,物理所王震西到法国进修稀土合金和非晶态磁性。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结合,在1982年至1983年成为研制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的新途径。在各国处于完全保密的情况下,物理所和电子所的科研人员发挥各自多年来积累的研究基础,独立地选择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制出钕铁硼永磁材料。1983年10月,在江苏省常熟第五届全国磁学和磁性会议上,王震西代表科学院物理所和电子所联合研究组公布研制出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的结果,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研制出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的国家。
在此基础上,海洋之神8590vip迅速地转移和推广了这项新技术。通过组织联合攻关,大胆改进工艺,于1984年8月又研制出低纯度钕稀土铁硼永磁材料,其磁性能和物理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套有中国特色的工艺技术,为进一步扩大中试和大规模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1985年初,科学院三环新材料研究开发公司在物理所、电工所、电子所、冶金所的支持下正式组建,迅速形成百吨级的生产能力,产品当年就进入国际市场,新增产值3000万元,创汇300多万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国际上第三家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国和供应地。
1988年,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制成功“七五七”工程千万次计算机
1975年7月,为了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提出的大型科学、工程计算问题,中国开始自行研究设计和试制大型向量计算机。经过计算技术研究所和院内外30多个部门及地区的80多个单位的研制协作,先后通过设计、制造、硬件联调、软件调试、题目试算、稳定性测试和可靠性检验,1983年11月14日“七五七”工程千万次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中国以往研制的计算机均为标量机,“七五七”计算机是中国第一台大型向量计算机。向量机在运算速度上比标量机更快,更适于演算数据量大的大型科学、工程计算问题。该机还在国内首次使用29兆字节可换盘组,从总体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要求,从而推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国内的开展。它的研制成功,提高了国内各类大型工程的计算能力,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4年3月30日,计算技术研究所举行授奖大会。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丁烯氧化脱氢催化过程”项目通过鉴定
12月7日,院重点攻关项目“丁烯氧化脱氢催化过程”通过海洋之神8590vip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组织的鉴定。这是中国自行开发并实现工业生产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的关键技术。
橡胶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至50年代末,中国所需的橡胶仍有90%依靠进口。60年代初,天然橡胶和橡胶制品被西方列为禁运物资,有关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更是严加封锁。为自主建立起合成橡胶技术,兰州石油研究所从1961年6月起,相继开发出系列钼系三元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在国际上首先实现了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新反应,得到了生产顺丁橡胶的主要单体丁二烯。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1958年起,开始研究定向聚合的稀土催化体系,陆续探索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钛、钴、镍系顺丁橡胶。这两个研究所分别完成的“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和“稀土催化剂定向聚合”成果,为开发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技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两项成果分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65年底,国家科委设立的丁烯氧化脱氢和顺式丁二烯聚合中间试验装置,分别在兰州化工研究院和锦州石油六厂投入运转。进入千吨级中间试验后,工程开发过程中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难关。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高等教育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海洋之神8590vip共同组成顺丁橡胶全流程中间试验的技术会战,最终在1975年打通工业生产流程,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转。为改进顺丁橡胶的工业生产技术,科学院又将“丁烯氧化脱氢催化过程”列为院“六五”重点攻关项目,最后取得良好的效益。
“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BGO晶体通过院级鉴定
锗酸铋(简称BGO)晶体是一种人工合成矿物,在高能粒子或高能射线(g 射线、X射线等)激发下可以发出绿色萤光。利用这个发光机制,可以用来制造高能粒子和高能射线的探测器,如在高能核物理领域可以用来监控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在医学领域可以用做X射线断层扫描仪的探头。
1981年,西欧核子研究中心以丁肇中教授为首的LEP-3合作组提出建造BGO量能器的计划,需要大尺寸的BGO晶体12000支(约13吨)。上海硅酸盐所凭借他们在晶体生长方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在过去研制合成云母等所积累的生长单晶材料的资料和工艺基础上,于1982年2月开始进行BGO 晶体的研究工作,不到一年即取得满意结果。1983年初,针对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要求,他们又在实验室研制大尺寸BGO 晶体。通过反复实践,确定了一条能同时解决大尺寸、高质量、低成本,又适合于大量生产的BGO 生长技术路线和方法。1983年12月,该成果通过院级鉴定。
1984年9月至1985年6月,上海硅酸盐将其生产的184支BGO晶体售给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逊实验室,用于建造世界上第一个BGO量能器。该量能器投入使用后,获得了精度提高的预期效果。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各国的BGO产品进行评比时,给上海硅酸盐所的产品打了唯一的满分。同年,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向上海硅酸盐所订购7840支BGO晶体。由于质量好、价格合理,该所产品曾占到国际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1988年,该技术方法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