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第三届学部学术年会
信息技术科学部举办第二场专题性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2-06-15 来源:院士工作局 【字号:  
 

6月15日上午,信息技术科学部第二场专题性学术报告会在京西宾馆举行,报告会由吴培亨院士主持。2011年信息技术科学部新当选院士梅宏、徐宗本、杨学军,清华大学教授林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马龙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约40位院士专家出席了报告会。

梅宏院士在题为《构件化软件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中,回顾了软件技术发展的历程,指出了软件是对客观事物的虚拟反映,介绍了构件化软件技术研究与实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计算机软件所面临的环境开始从静态、封闭、可控逐步走向开放、动态、难控,其应用模式逐渐呈现出协同化、普适化和服务化的趋势。

徐宗本院士作了题为《关于稀疏信息处理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报告,指出了稀疏性是一个对象可经由参考字典中少数原子表示的特性,它是信息表示的最普遍属性之一。提出了一个被称之为是可压缩的具有稀疏性的信息载体,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特征提取、压缩感知等可压缩信息处理基础理论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及应用。

杨学军院士作了题为《E级计算的挑战与思考》的报告,指出了E级计算是超级计算领域的下一个目标,并以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等国为例,说明了世界各国都已把E级计算作为下一个争夺的高地,深入分析了E级计算所面临的挑战。报告提出了高性能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决定着E级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互连技术是构建大规模E级计算系统的关键,软件技术是发挥E级计算系统能力的保障。

清华大学林闯教授作了题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性能评价》的报告,介绍了系统性能评价的任务、意义和目标,对数学模型、仿真和测量三种系统性能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系统性能评价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系统性能评价模型理论,讲解了随机决策网(SDN)和随机博弈网(SGN)两大系统性能动态优化模型,提出了系统性能评价的研究方向,并对今后的新领域进行了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教授作了题为《原子光钟的发展与未来》的报告,介绍了光场频率域和时间域的精密控制,分析了原子光钟的工作原理,讲解了光钟冷原子系统、超窄线宽稳频激光、飞秒激光光梳、光纤中传输位相噪声抑制技术等原子光钟的关键技术,指出了高精度光钟的应用领域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院士专家们的报告结合自己本职工作,作了充分准备,报告理论水平高,针对性强,对深奥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释,听会的院士专家争相提问,讨论热烈,互动火花频闪,学术交流效果显著。

报告会后,李衍达院士代表信息技术科学部上一届常委会向各位院士对学部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报告会现场
吴培亨院士主持报告会
提问互动
提问互动
提问互动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