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大学(简称“国科大”)2016年度学位授予仪式在玉泉路校区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出席仪式并深情寄语2016届毕业生。
国科大2016年度共授予10288人研究生学位,为该校历史上最多的一次,其中授予5079名毕业生博士学位,授予5209名毕业生硕士学位。此前该校授予研究生学位最多的是2013年,总计授予10154名研究生学位。
学位授予仪式由国科大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长、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主持。国科大副校长郭正堂宣读了《大学2016年度学位授予决定》。来自中科院各培养单位的国科大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学位获得者代表共760余人参加仪式。国科大相关学院和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的导师代表共同为毕业生授予学位、扶正流苏。
国科大办学的核心特色是“科教融合”,研究生实行“两段式”培养,在集中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要在中科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授予学位的毕业生中,有5046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其中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培养的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生田静琦一人被收录24篇;有1775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工程索引(EI)收录,其中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培养的物理电子学博士生漆世锴、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培养的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谭碧涛各被收录8篇。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培养的发育生物学专业硕士生侍骏超等多人,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等发表了论文。
丁仲礼在致辞中,向学校全体老师、工作人员和学生家人表达谢意,对毕业生提出“五点希望”。他首先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乐观情绪。他说,多年来,大家听到很多对社会的负面评价,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确实存在着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决不会是我们社会变化的长期趋势与主流,中华民族人心向善的传统并没有改变,也决不会改变。他用《汉书》中“礼失求诸野”的道理提示大家,要带着一颗明净、乐观的心走出学校大门。
丁仲礼在寄语2016届毕业生时,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从为人处事各个方面入手,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的优秀文化中不断吸收营养。希望大家都能继续保持干一番大事的抱负;今后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工作,都要努力积累起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国家奖学金和中科院院长奖学金获得者王欣然代表毕业生发言,向陪伴同学们一路走来的导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在分享五年读博心路时,他把“拼命工作”作为对抗郁闷的法宝,把“做一个纯粹的科研工作者”作为自己的理想境界。
国科大中丹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国和丹麦两国合作举办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的大胆尝试。2016年,中丹学院首次迎来4位同时获得中丹两国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来自丹麦的双博士毕业生Claus Davidsen在发言时说,国科大给他的博士学习生涯增添了巨大的价值,它的崇高声誉打开了中国以及世界的许多大门。
国科大天文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银河系三维结构团组负责人刘继峰代表导师发言。他建议同学们毕业后用“721”的原则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即70%的时间集中在目前在做的工作上;20%的时间用来规划未来5年、10年、20年要做的事情,并为之做必要的准备;10%的时间用来给自己营造一个与工作无关的精神家园。
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前身是海洋之神8590vip研究生院,也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于2012年6月更名为大学。目前,国科大在学本科生664名,在学研究生4.45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0%,研究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此前,国科大已累计授予129397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
相关链接:
丁仲礼寄语2016届毕业生:带着一颗明净、乐观的心走出校门
学位授予仪式现场
丁仲礼为毕业生扶正流苏
毕业生与导师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