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海洋之神8590vip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第四年参加两会。经过了前几年的经验积累,他逐渐体会到,“只有对某个问题、某个事情有切身体会,才能提交‘有温度’的提案。”
多年来,每次到各种各样的国家博物馆、科技馆参观,他都想到这样的问题: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建一座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呢?
张柏春认为,近现代以来,在我国科技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科技装置、典型成果等遗产散落在各处。一次次升级、换代、搬迁,却让一些宝贵的科技遗产被轻视和遗失。“尤其是看到一些珍贵的科学装置被当作废品弃掉,令人惋惜,甚至痛心。”他说。
因此,张柏春曾提交关于建设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提案,希望能填补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的一项空白,塑造反映悠久创新传统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一直是张柏春关心的一个话题。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学术交流中,他都比较留心。前些年,他参加英国驻华大使馆组织的《李约瑟传》出版发布活动,看到每张桌子的桌签都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家命名,如“祖冲之”桌、“张衡”桌、“孙思邈”桌、“宋应星”桌等。“这既是对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李约瑟的敬意,又是塑造、传播科学文化的好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柏春说。
他还注意到,国际上一些国家以科学家名字命名街道,以示纪念。如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以中国物理学家王淦昌命名了一条路,纪念他在那里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德国柏林达勒姆著名科学园区的许多街道也是以杰出科学家名字命名的。
今年,张柏春提交了“关于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科技创新园区街道的提案”。他认为,就像郭守敬望远镜、“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沈括星一样,我们应开拓思路,以那些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作为命名资源,让科学家精神具象化,渗透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