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教
自由探索只能“搭便车”“蹭经费”?
种康委员:让自由探索更加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1-03-15 来源:中国科学报 郑金武 【字号:

  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申报时,绝大多数是可预见能做出成果的;对于一些基于自身兴趣而又不可预期的,往往搭现有项目“便车”,以“蹭经费”形式,偷摸进行自由探索。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院士种康谈起这些现象,感到既有意思又无奈。

  “在过去的科研项目执行中,只能围着评估体系‘指挥棒’转。”种康说,现在这种现象正逐步改变,“有了更多支持人才的举措”。

  项目评估“指挥棒”

  “无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政府工作报告,都特别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及时的。”种康表示。

  过去虽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但“坦白说,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没有’失败的情况,也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根据以往的项目要求和管理方式,“科研项目约定了预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只能围绕着这个‘指挥棒’来做评估。”种康说。

  因此,真正非常有创新性的工作或者挑战性大的方向,科研人员不敢做。“万一做不出成果,怎么办?”种康说,“做不出成果说明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科研经费是要被收回的。”

  这就使得在现实中,科研工作往往是能够预测产出成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产出不了原创性成果,也不可能去开辟新领域、新方向。

  由此产生的另一个现象是,一些科学家偷摸着进行自由探索。等到这些自由探索可预见能出成果了,再拿它申请项目。种康说:“这种方式显然不是很科学,不是真正的鼓励自由探索。”

  正在逐步得到改观

  种康看到,近年来,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正逐步改观。以基金项目为例,现在有了更多支持人才的举措。

  “这些项目主要考量团队或个人的能力,证明有足够能力来做创新性工作;未来做什么,团队和个人自己要想清楚,但具体细节不会要求过多,比如不再要求半年总结一次、每年提交进展报告等。”种康说,“这比较符合自然科学研究中自由探索的要求。”

  这也让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上有了更多选择。“这条路线走不通了,可以走另一条技术路线。当然也有可能几条路线都走不通,那只要如实说清楚情况就行。”

  解决项目结余经费使用问题也有了明显进步。“以往结题时要求项目经费都花完,这明显不合理。”种康表示,因为科研中不同的技术路线使用的耗材、试剂、设备都不同,不可能完全按照预算来。

  好的转变是,许多部门正在试点,允许项目结余经费继续使用两年,用于自由探索性科研。

  鼓励更多“从0到1”创新

  当下,原创性科研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基础研究是技术的根,现在许多专利侵权、‘卡脖子’现象,都是因为基础研究长期得不到重视。”种康说,现在不重视基础研究,将来还会有更多技术发展上的瓶颈会出现。

  以作物改良中非常重要的基因编辑技术为例,种康说:“现在我们正在开发一些新的基因编辑器,以避开国外专利的限制。”

  “科学总是要探索未知世界,这才是真正实现‘从0到1’的创新,开辟新领域或新方向。”种康说,明确提出允许失败,这符合科学研究基本规律,也会给未来提升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阎芳)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