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
从原始创新到尖端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这之间的鸿沟有多大,只有亲身经历者才知道。
如何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堵点及难点,让鸿沟变通途?《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参与成果转化工作的两会代表和委员,请他们出谋划策、贡献良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
让科技创新成果开枝散叶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如何以原始创新催生变革性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在新时期思考的新问题。
2012年7月,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启动建设,期望打造“立足合肥、覆盖安徽、辐射全国”的中国科大技术转移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未来网络”合肥先导实验网网络管控中心、量子通信网络先导工程——京沪干线运管中心已先后入驻先研院。
近年来,中国科大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科技成果转让或授权至先研院,目标是打破隐形藩篱,加快优质科技成果向先研院汇聚。成立至今,先研院在实验室与市场之间构建桥梁、通道和创新链条,有望穿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死亡谷”。
除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2020年中国科大在国内高校中首创了“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以下简称双创基金),并组建学生管理团队负责双创基金管理,目的是立德树人,铸造学生创新创业的灵魂。
让学生自己管钱、自主选择投资项目,会不会徇私舞弊?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科大围绕双创基金,组建了两支学生管理团队。这两支团队相互“较劲”和“攀比”,这也是中国科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创新。
中国科大通过实践发现,组建学生管理团队负责双创基金管理,不仅有利于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不同视角,更加深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理念的领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芯片攻关谋求“垂直域创新”
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约8848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尽管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重要加工设备方面还存在瓶颈。
提升芯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不能仅靠单点技术的突破,而要从“点”走向“域”,形成体系化势能。
在芯片领域攻关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瓶颈,需要开展“垂直域创新”。这里的“垂直域创新”是将标准、软件、应用平台、硬件设备与底层芯片的创新结合起来。以标准带动应用,以应用催生市场,从市场创造需求,再由需求引导技术创新与进步,构建起完备的“垂直域”生态圈。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芯片技术发展领域下了功夫,投了资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少自主标准和应用市场,没有形成“垂直域”整体创新,导致后期发展缺乏动力,仍处于跟跑的队列。
实现“垂直域创新”,首先要有国家政策的驱动,并在需求牵引下,培育和打造新型产业链条。其次要通过出台相关标准,为创新应用提供安全保障,引导企业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SVAC芯片就是“垂直域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从《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出台,到开发出全球首个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SVAC芯片,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垂直域”逐步构建成型,形成了由智能感知前端、安防大数据平台和视频智能应用等构成的智能视频监控应用体系,并广泛应用于“平安中国”“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重大项目。
由此可见,SVAC芯片走出了一条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并将技术价值传导到产业链和应用层的发展之路。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技术高度融合的全球化产业,我们既要坚持自主创新,又要加强国际合作,只有走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够跟上世界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步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全国人大代表、海洋之神8590vip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
科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引领下,一些重点科技产业取得跨越发展,如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新药创制等,一些传统产业也步入转型升级,如化工、材料、制造等。科技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0年,海洋之神8590vip在系统梳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众多科技成果基础上,凝练归纳出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其中的部分科技成果已经成功得到应用,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率先在世界上完成工业性试验和产业化,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成套技术,带动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烯烃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此外,5G规范化应用、港珠澳大桥防腐涂层、北斗导航卫星全球导航组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成果,也从不同角度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同时,科技支撑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取得重大进展,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的全覆盖。
不论是高精尖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升级转型,还是科技扶贫取得的新成效,都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需要正视的是,科技在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科技的需求愈加迫切,因此科技创新发展要迅速补齐自身短板、提升弱项。
首先,关键核心技术还不能完全自主,未来还需要多下功夫。
其次,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的能力还不够高,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能力还不够,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发挥整体效能。换言之,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需要强化合作,注重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三链融合。
最后,技术、市场、资金、管理运营相互尊重并做好协调。只有好技术而没有其他的支持,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
公益性的成果转化需先投入
“以后你们来我这里吃瓜,免费!”这是一位甜瓜种植户向给予其帮助的科研人员表示感谢。
此前,这位甜瓜种植户苦于瓜开裂,四处求医,先后请教了多位技术人员,均没有起色。最后,南京土壤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土壤分析后说“可能是缺硼”,这位种植户顿时醍醐灌顶,施硼肥后的甜瓜果然不再开裂。
这位甜瓜种植户向科研人员咨询技术难题,科研人员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那么该项技术咨询服务需要收费吗?事实是,种植户没有支付费用,科研人员也没有索要费用。这样的案例在科研院所时常发生,科研人员一个小小的建议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分成两类,一类是公益性的,一类是盈利性的。上述甜瓜种植户的技术咨询可以归为公益性的。事实上,大部分科学研究是公益性、基础性的,也是不为公众所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但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于是开始向外界寻求帮助。企业需要的技术是有市场针对性的,有需求和利益的驱动,因此为从科研院所获取好的技术,一些企业愿意支付费用,那么这类成果转化就可以归为盈利性。
不同于企业愿意为技术买单,大多数农户追求高产出、高质量、低投入,而一些新技术在农业投入使用时见效慢、收益相对较少,推广起来十分困难。在农业领域,公益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很多,为了推广有社会效益的相关成果,是需要先花钱的,应由政府投入来引导。
此外,农业技术的推广还有一定特殊性。单个农户的需求规模较小,无力承担技术咨询费用,但如果有技术需求的农户组成一个联合体,比如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付费聘请专业的技术指导,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
“政产学研金服用”多维度协同发力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但在高端新能源材料领域,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部分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实现突破,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化率较低、原始创新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缺少国家级的创新平台牵头做基础性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以我国最具规模优势的光伏领域为例,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聚烯烃弹性体(POE)全部依赖进口,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国产化率也不高,目前对外依存度达65%~70%。
再以氢燃料电池为例,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正处于大规模示范应用的初期,为突破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解决包括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以及储氢材料等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问题。
调研发现,基础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的背后,缺少的是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需要“政产学研金服用”多维度的协同发力。
如何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应用为牵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议国家持续加大对关键材料技术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新能源关键材料企业在金融、税收方面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和生态圈,增强集群综合竞争力。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03-10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