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力量,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顺利实现?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海洋之神8590vip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金红光。
人民网: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最关注哪方面内容?
金红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明确了近期推动“双碳”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工作重点,也为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人民网:在您看来,我们应当如何加强“双碳”目标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
金红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各行各业对“双碳”目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推动“双碳”目标的进程中,亟需推动能源低碳转型,高能耗高碳产业升级换代,根本改变一些行业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每一项工作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需要加强宏观层面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明确“双碳”目标下的重点领域和主战场,细化关键技术路线,扎实推进,行稳致远。
人民网:能否具体说明一下?
金红光:一是要加强“双碳”战略研究。明确近、中、远不同时期的能源体系构成和主体能源,统筹各种技术路线的单点突破和协同作战。
二是梳理和明确“双碳”战略的主攻方向。“双碳”目标下,能源是重中之重,碳减排是根本,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主战场。
三是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战略研究不仅仅是产业、能源结构的改变,做减产停产的加减法,更重要的是,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杠杆作用,充分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进程,做能源技术革命的乘除法。高碳能源低碳化的科技创新,对能源低碳转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双碳”战略研究应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增长与绿色减排、宏观目标(加减法)与技术能力(乘除法)等一系列关系,既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又要因地制宜。
人民网: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界应该怎么做?
金红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科技界而言,也需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有序地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避免脱离实际盲目强调大规模示范,集中上马捕集能耗高、成本高的低水平示范项目,避免出现“示而不范”的花架子工程。
人民网:在支持“双碳”目标方面,中科院做了哪些努力?
金红光:为了科学有序推进“双碳”目标,亟需启动能源低碳转型相关的科技创新计划。中科院一向重视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近期也围绕“双碳”战略的科技支撑工作做出部署。
2021年10月,中科院率先启动了“煤炭清洁燃烧与低碳利用”先导专项,旨在突破燃煤发电灵活调峰等关键技术,保障我国能源和产业链安全。
今年3月,中科院响应“双碳”战略重大科技需求,正式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汇集全院优势力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任务,在能源、碳汇等领域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综合示范;同时围绕科技创新任务,在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平台条件和科普传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
在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的牵引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人民网:如何加快能源低碳转化的科技创新?
金红光:我国能源科技要面向能源革命和能源低碳转化新形势、新要求,顺应能源多元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不仅要明确近中期的主要方向、技术路线和突破口,更要注重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转变能源发展模式,改变能源利用方式,突破能源转化关键技术,实现清洁、高效、脱碳三位一体,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燃料源头节能降碳为突破口,研发非空气燃烧、无火焰燃烧、低碳燃烧等变革性燃烧方式;二是煤制天然气、氢气、醇醚燃料等清洁低碳燃料、煤炭分级气化等变革性煤炭低碳转化技术;三是聚光太阳能动力、氢能动力等低碳动力体系;四是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的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源网荷储智能调控能源系统等低碳能源动力系统;五是低能耗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驱油和地质封存的CCUS技术。
为了深入推动“双碳”目标,我们需明确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各行业降碳能力和战略作用,梳理节能降碳的关键技术清单,激励能源低碳转化的科技创新,科学有序推动“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