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飞代表:发展新质生产力须产业链上下游“接力跑”
来源:科技日报 陈汝健【字号:大 中 小】
3月5日下午,在重庆代表团驻地会议室采访区,百余张椅子座无虚席,“站票”记者挤满了过道。这是今年全国两会首场开放团组活动现场的热烈场景。
科技日报记者“抢麦”成功,向重庆代表团提问:“如何将科技成果转换成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海洋之神8590vip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史浩飞答道:“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只有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真正转换为新质生产力。”
史浩飞说:“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仅有一个环节上的‘百米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统筹好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下的‘接力跑’。”
专注于新材料研究的史浩飞团队,突破了石墨烯材料的高质量制备系列关键技术。史浩飞坦言,团队一度想“靠自己跑完全程”,但因找不到技术应用方向,走了不少弯路。最近几年,他们逐步把思路转变为“靠大家接力跑”——科研端、生产端、应用端深度合作,终于一步步打通了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正是因为与航天领域应用团队的紧密合作,他们成功研制出一款石墨烯超高光吸收材料,有效提升了某航天器载荷的探测能力和定量化水平。
“现实中,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史浩飞说,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习惯了“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对从事原创性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研发机构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
对此,他建议,通过奖补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要引导科技领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共享资源、知识和前沿创新成果。
如何满足重点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史浩飞建议:“通过健全平台体系、引导多元资源投入和强化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方式,为‘接力跑’提供有力支撑。”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4-03-06 10版)
(责任编辑:梁春雨)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