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琛委员:夯实计算机科学 基础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4-02

来源:人民政协报【字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的首项内容。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颠覆性技术是基于对科学原理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对科学原理的颠覆,其核心是创新性应用和集成创新。具备坚实的科学基础,是产生颠覆性技术的基本前提。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实现和应用的基础学科。没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难以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和可持续规模化发展的产业。美国IT产业强大的根源在于始终站在计算机科学的最前沿。二战前后,以哥德尔、冯·诺依曼为代表的欧洲杰出科学家来到美国,带来了一大批基础研究创新成果,奠定了美国计算机发展的早期基础,促使美国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发源地。随后美国持续高度重视计算机科学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发展成为国际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中心。截至2022年,代表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荣誉的图灵奖76位获奖者中,按照获奖时国籍统计(含一人双重国籍),美国独占61人、英国5人、加拿大3人、挪威2人、以色列2人、丹麦1人、法国1人、荷兰1人、瑞士1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被美国的工业基础和市场规模迅速放大,催生了美国当前覆盖全球的信息技术产业。

我国在芯片、基础软件领域被美国等国家“卡脖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奠基时期,由于历史条件和经济实力的局限,在源头创新上没有抢占先机。当前,计算机科学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是支撑硬件提速红利的摩尔定律因为面临物理极限而接近失效;二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计算模式正在突破传统计算的桎梏;三是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智能终端正在大面积暴发。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技术变革机遇,夯实计算机科学基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颠覆性技术。

为此,提三点建议:一是遵循科学规律,鼓励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瞄准计算极限、机器学习极限等计算机科学前沿问题和认知计算等交叉学科问题,开展自由探索式的科学研究。二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础软件、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三是建设计算机科学国际交流中心,搭建计算机科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计算机科学的重大前沿方向和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优秀专家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结合。同时,普及计算机科学,增强公众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与认识。

(作者:赵琛,系全国政协委员,海洋之神8590vip软件研究所所长)

(原载于《人民政协报》 2024-04-02 第05版)

(责任编辑:梁春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