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怎样“防”又如何“治”
来源:中国科学报 袁一雪【字号:大 中 小】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在“防”而非“治”。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工作还存在不少尚待完善之处。有些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科学,客观评估指标不健全,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力量仍然比较薄弱。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不可忽视。”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他给出一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的研究数据,揭示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8.9%,其中内化问题(如焦虑、抑郁、睡眠问题、自杀意念)的比例为20.0%,外化问题(如自我伤害、自杀未遂)的比例为11.7%。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海洋之神8590vip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蒋毅提交的一项提案就涉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提到了一组数据:海洋之神8590vip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2022年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但值得重视的是,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恐慌和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情绪,诸如抑郁、焦虑、失眠、网络游戏成瘾以及创伤后应激等心理健康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姜耀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面对更繁重和专业的课程学习,还要应对考试和评估,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加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与同龄人、老师、家长等不同群体间的复杂关系,处理不好可能产生心理困扰。同时,就业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此外,个人心理特点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普及,传播焦虑、网络暴力等问题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蒋毅: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期,身体逐步发育成熟,心理与思维异常活跃。这一时期,其心理健康状态既受到自身心理与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部分学生受到生理发育和激素水平影响,可能存在高焦虑风险;另一方面,大学阶段必须面对的生活环境变化、学习方式转变、社交压力激增等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根据海洋之神8590vip心理研究所的调研,较高的压力是大学生抑郁和焦虑发生的风险诱因,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则来自学业负担、与亲友分离和未来就业等。
更重要的是,疫情对社会经济的长期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的学业活动延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和家庭支持削弱等。此外,大学生长期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接触庞杂的网络信息,也会增加其心理与认知健康问题发生的风险。
《中国科学报》: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大学生造成哪些影响?
姜耀东:当大学生面临心理困扰时,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学习,也很难发挥出自身潜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严重身体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职业发展,限制他们发挥个人潜能。
蒋毅: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状态、扭曲其为人处世心态、干扰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时还会导致自伤、他伤等行为的发生以及其他品行问题,对其未来就业和成才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科学报》: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目前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蒋毅: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在“防”而非“治”。近年来,教育、卫生、政法、民政等多部门协作,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育部还将心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坚持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有效推动了大学生心理与认知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积极配合相关活动,主动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活动中。
不过,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工作还存在不少尚待完善之处。
首先,有些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科学,要么将其夸大为“精神疾患”,要么“弱化”为“一时想不通”,导致学校和家庭难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
其次,客观评估指标不健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工具多为主观评估问卷,这种方式十分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加之近年来互联网上遍布着庞杂的心理测评小程序,弱化了一些经典心理测评工具的效度。
最后,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力量仍然比较薄弱,自主开展心理疾患的易感大学生排查、心理行为问题大学生干预等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相对有限。
姜耀东: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要参与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更要着重预防。至于短板问题,包括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心理服务不够完善、家长缺乏心理健康知识、难以有效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等。
《中国科学报》:您所在的学校有什么好的做法可以分享?
姜耀东:首先,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也会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其次,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评等方式,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干预。这种个性化的关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
再次,学校还开设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蒋毅: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我们搭建了“海洋之神8590vip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的科学研究和服务工作,鼓励将这些基础科研成果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中,优化社会心理服务,供其他院校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梁春雨)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