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大会动态2018年陈嘉庚科学奖学术年会传媒扫描视频图片历届院士大会回顾
  您的位置:首页>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写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之际
发布时间:2018-05-2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周一平 【字号:  

  今天,两年一度的我国科技界的重要盛会——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如期举行。党的十九大做出“两步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的两院及院士群体,如何聚焦高效科技供给,走好科技创新领域的“下一步”,成为首要使命。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实现从跟踪为主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一个“由手掌攥成拳头”的画面,更是一种力量重新凝聚和驾驭的过程。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量子通信、中微子、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等重要科技成果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载人航天、空间科学、深海深地探测、人工智能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高速铁路、大飞机、第四代核电、新一代无线通信、超高压输变电等产业关键技术迅速发展成熟。

  尤其是在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方面,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为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的作用日益显现,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不断增强,大众创新创业加速创新型经济格局逐渐成型。十八大以来,以创新精神为鲜明特质的中国梦的实践之旅,变得愈加宽广清晰、真实有力。

  梦想,因付诸行动才神圣,因持之以恒而伟大。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民族强盛的根基,自主创新是科技强大的根本。适逢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期,缔造中国梦的生命胚芽已经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耕耘,以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必将成为新时代的主力军。

  放眼世界,科技领先的国家,基础研究一定强。最近中兴事件以及由此暴露出来的国产芯片产业的差距,其核心就是基础研发薄弱的问题。要突破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就要遵循科研规律,努力营造宽松、清朗的创新环境,避免用僵化的行政手段来限制科学研究,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权和自由探索精神,使科学家充分解放思想,发挥主人翁精神,释放出更大的创新潜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才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要为人才创造干事的机会、提供创新的环境、解决成长中的困难。要革除旧有的育人观念,克服惟学历、惟职称、惟论文的选材用人倾向,同时摒弃“给了钱就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惰政思维,在重大科技决策上广开言路、广纳诤言,真正体现对于知识、人才的尊重。以营造和维护学术的独立性,推动并实现创新自主性的确立以及自主创新的不断突破。

  创新时代,科学思想的力量必将产生深刻影响。科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躯干,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不是对待科学的实用主义态度,而是让人们不断尝试寻找并运用规律的态度和方法。没有完美无缺的认知方式,但不同的认知方式却有优劣之分。科学思维恰恰是目前最优的认知方式,是这个变革时代的重要工具。由此,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更多的科学家,而且还要加深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从而推动全社会范围内源源不断地涌现原创性科学思想。

  在格物致知中认识文明,在天工开物中掌握科技。在这个“创新至上”的时代,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在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学风表率上笃实力行、勇于担当,不跟风、不浮躁,潜心研究探索,坚持创新创造,努力在科技比拼的赛场上成为领跑者。同时,科学家群体和公众一样,都需要彼此汲取前进的能量与热度,需要一个理性、有温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既要推崇院士等科技工作者的严谨与谦和,也不必把他们神化或者矮化。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矢志成为时代的灯塔,在物质层面照亮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航路;在精神层面传递公正、 谦虚和理性的价值观,让科学这一“人类智慧的骄傲”更好造福人类。

  40年前,我们许下“科学的春天”,结出累累硕果;经过40年探索和积淀,我们播种新时代,更有理由“奋斗”出崭新的当下及未来。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05-28 第1版 要闻)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8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