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第七届学部学术年会地学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报告会由学部常委会副主任焦念志、郭正堂主持,百余位地学部院士出席。学术报告会邀请2019年新当选的11位地学部院士分别作学术报告。
肖文交院士做了题为《复式增生造山与大陆生长》的报告,介绍了多重汇聚复式增生造山过程中复式板片后撤引起的山弯圈闭洋内俯冲体系是显生宙中亚大陆增生的主要机制。这项研究为增生造山带解剖及其与大陆生长的内在关联提供了研究范例。
成秋明院士做了题为《奇异性理论与极端地质事件定量预测》的报告,介绍了“分形密度”的概念,“局部奇异性”度量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建立,成功应用于多种极端地质事件的定量表征、模拟和预测,形成了具普适性的极端地质事件定量化研究的奇异性理论和方法体系等研究成果。
李献华院士做了题为《华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及其对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裂解的响应》的报告,介绍了在华南开展了系统的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变质作用和盆地演化历史,揭示华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演化及其对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裂解的响应。
王焰新院士做了题为《高碘地下水成因与风险预测》的报告,介绍了地质因素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地下水系统中碘的迁移富集机理,通过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模型及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开展了全国高碘地下水分布风险预测,为保障供水安全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于贵瑞院士做了题为《中国陆地碳储量/通量及碳汇功能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我国陆地碳储量、通量和碳汇功能时空格局、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机制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及其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中的潜在贡献和科学研究重点。
朱永官院士做了题为《土壤污染效应与调控:从砷到抗生素》的报告,介绍了项目组过去二十多年以砷和抗生素污染为例阐述土壤污染效应和调控方面研究的新思路、新进展,并展望在“One Health”框架下环境土壤学研究的方向和需要着力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
戴永久院士做了题为《陆面模拟系统》的报告,介绍了研究组关于大气、陆面、水文、生态、生物地球化学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研究,从事相关数值模式的研发、耦合与应用,在区域陆-气相互作用、流域水文过程、生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全球地球系统和区域气候系统模式耦合和嵌套、气候模拟和预测评估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和成果。
孙和平院士做了题为《地球微小形变与动力学信号的超导重力检测》的报告,介绍了利用高精度超导重力测量技术开展的研究内容,包括构建了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和全球重力固体潮实验模型等,拓展了重力技术的地球动力学与深内部结构应用和地球物理场观测的大气海洋负荷理论与计算方法等。
王赤院士做了题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全球磁流体力学模型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过程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处于工程研制阶段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计划进展。
本次学术报告会上,地学部新老院士共济一堂,围绕地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及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开展了热烈讨论。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