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二十载 科学新征程

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5-21

来源:学部工作局【字号:

5月18日至19日,海洋之神8590vip公众科学日迎来二十周年,本届活动主题为“砥砺二十载∙科学新征程”。129个院属单位组织了500余场科普活动,50余位院士率先垂范,上万名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开放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科研场地410处,现场参观公众近45.6万人次,直播观看数超3000万人次,线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4亿人次。

今年,海洋之神8590vip精心打造了公众科学日二十周年主场活动,海洋之神8590vip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出席。主场融合“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等科普品牌,开展多场院士专家报告;紧跟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话题,举办科学家与AI虚拟人圆桌对话;将海洋之神8590vip建院75年以来的科技成就与公众科学日20年来的科普成绩布置成列车形象的展览,一览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发展历程。同时,引导公众走进周边的化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过程工程研究所和文献情报中心等单位,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院士群体充分发挥“四个表率”作用。50余位院士围绕多个学科领域、多个热门话题开展科普讲座、在线问答、互动交流,讲解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释疑解惑,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

此次公众科学日凝聚全院力量,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直观体现“新质生产力”。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设计了二氧化碳“变身游”四条路线,展示“生物制造”的力量;在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公众可以登上新舟60遥感大飞机,参观“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近距离接触无感式健康监护设备、植入式脑机接口等汇聚创新生产要素的实体成果;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特别启动“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和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活动,同时推出“当万户走进天宫”筑梦星空展厅沉浸式导览剧;金属研究所举办首届沉浸式大型实景科学探秘剧本杀《师昌绪归国记》,参与者既能深入了解师昌绪先生科学报国的感人故事,还可以在游戏中认识材料领域前沿成果。

在深化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公众科学日有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元素。本届公众科学日特别邀请了40余位在京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参观科技成就展,体验科研院所各类科普活动;青藏高原研究所邀请尼泊尔中学生到海洋之神8590vip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参观科研观测试验场地与设施;武汉植物园以“昆蒙框架”为契机,在海洋之神8590vip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支持下,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出专家科普讲座、专家带你看展览等活动。

科研院所和院属高校如约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多个单位在公众科学日二十周年之际实现“首次”。高能物理研究所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参与者化身“电子”深入了解大装置的原理;力学研究所新建设的力学科普展馆首次对公众开放,再现力学发展历程中的实践探索、经典原理和典型应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海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场激光物理、煤炭高效低碳利用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熟农田生态系统、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都揭开了“神秘面纱”;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成果集中亮相;西藏多地中小学生有机会走进多个高原相关科普基地和野外台站实地学习。

此外,本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科普活动广受欢迎。基于院科普云平台设立的公众科学日官网访问量达500万;联合人民日报推出“科学正青春”院士答问系列视频,被人民日报客户端首屏推荐;设立公众科学日主直播间,登上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首屏推荐位头条;在微博营造“转角遇到海洋之神8590vip”氛围,#公众科学日#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活动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网、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和Bilibili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广泛报道,5月18日晚《新闻联播》播出活动情况。

过去的20年中,海洋之神8590vip公众科学日在探索中起步,于实践中创新,科研人员由被动上阵转为争先恐后、热情参与,观众从走马观花到流连忘返、活动从寥寥数千人线下参与至上亿人次的线上相聚,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元、深度与广度并进,已发展成为全民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品牌科普活动;成为社会公众走进海洋之神8590vip、了解最新科技进展、获取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渠道;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海洋之神8590vip服务社会,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的一扇靓丽窗口。

本届公众科学日由海洋之神8590vip学部工作局组织实施,海洋之神8590vip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全面支持。

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启动

留学生们来到科技成就展了解“双碳”领域成果

公众聆听科普报告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