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海洋之神8590vip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在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说:“我们再次强调,广大院士要率先垂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院士的学风道德标准应高于一般科技工作者、要求应严于一般科技工作者。”
近些年来,科学道德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海洋之神8590vip学部是我国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院士们又是各领域的学术泰斗和领军人物,学部对于违背科学道德的界定和对院士行为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科技界的风向。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陈宜瑜院士。
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工作规范
记者:就院士群体而言,您觉得学风道德总体情况如何?
陈宜瑜:我们认为,目前从总体来看,院士队伍道德学风情况是好的,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两年来,广大院士不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自身行动在全国科技界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值得提出的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事件应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家重大紧迫需求时,院士们在第一时间做了大量工作,许多院士不顾年事已高,直接深入到救灾救急第一线。
但是,院士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浮躁之风对院士队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需要广大院士保持高度警觉和重视。本届道德委员会继续把强化院士自律意识,维护院士称号荣誉作为工作重点。
在未来两年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院士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工作规范。对社会反响强烈、影响院士声誉的院士兼职等问题进一步开展调研,细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还将进一步规范增选工作中候选人投诉信处理办法和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学风道德毕竟属于道德范畴,自律是院士队伍思想建设的核心,是维护院士称号荣誉性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已经编订了《院士自律文件汇编》,还将进一步细化院士自律规定,供院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参阅。
变科学道德的“软约束”为“硬约束”
记者: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如何界定?
陈宜瑜:2005年海洋之神8590vip学部开始试行《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其进行了修订完善,经学部主席团审议通过,已于2008年12月公布实施。在这一文件中,我们对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做出了明确定位:一是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二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损院士科学道德声誉的行为;三是在院士增选工作中违反有关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四是其他科技活动中的不端行为。
记者:前一阶段国内接连曝出几起论文造假事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其中几起事件也牵扯到了院士,学部是否对此有所调查?态度如何?
陈宜瑜: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近几年来院士还没有此类情况发生。我觉得此类事件要予以区分。如果院士本身并不知情,那么院士本身也是受害者;如果是院士知情并默许,那么就是违背了学术道德。但是,无论院士是否知情,如果是自己的学生或助手论文造假,作为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你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不到位。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希望院士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加强对自己学生和助手在科学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要求他们参加有关科学道德与科技伦理方面的课程学习,甚至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变科学道德的“软约束”为“硬约束”,杜绝无意违反各类科学道德规范现象的发生。
院士要避免过多兼职
记者:某些院士兼职过多一直是反映比较大、比较多的问题,学部有何意见?
陈宜瑜:我们一贯的态度是院士要避免过多兼职。兼职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如果是院士专业领域内的兼职,比如说参加某些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这是院士应用自己所学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而且往往不收取报酬。这样的“兼职”是值得鼓励的。徒挂虚名的兼职我们是一贯反对的,我们希望院士兼职必须要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并且要执行本单位对兼职问题的有关规定。如果现在已经兼职过多,应当尽快从不合理的兼职中解脱出来。我们也希望院士尽量减少礼仪性和庆典性的社会活动。
在工作中,我们提出院士们要发扬学术民主,要谦虚谨慎、客观公正、平等待人,不以“权威”自居,不压制不同的学术观点,不轻率否定别人的科研成果,对自己团队科研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要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同行和同事们的贡献,尊重他们的劳动和成果。要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处理好成果、论文和报奖的署名和知识产权等问题。
在生活中,院士要严以律己,禁止违反规定多占住房,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禁止他们借用院士名义谋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