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媒扫描
科学时报 柴之芳:核能发展渴求放射化学人才
科学时报 潘希

“从事放射化学研究的人员在近20年来急剧减少,尤其是一批有经验的老专家几乎全部退休,再加上许多中青年放射化学专业人才流向其他领域,造成放射化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我国核能、国家安全、核医学等的发展需要。”6月8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多学科中心柴之芳在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化学学部专题讨论会上作了发言。

放射化学是19世纪末随着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的发现而诞生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效应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现代放射化学主要包括核能放射化学、环境放射化学、放射性药物化学、放射分析化学、放射性元素化学、核化学等。

柴之芳认为,放射化学对于人类知识的拓宽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与核物理学共同作用,将元素周期表扩展了近1/3;发现了核裂变现象,现在核电已占全球电力的16%;建立了放射性示踪方法,已成为每年拯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核医学的基础。

放射化学也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核电事业、核技术应用、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确立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的放射化学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处于黄金时期,各重点高校均开设了放射化学专业,为我国“两弹一艇”作出了贡献,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研究出现了下降趋势,尤其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加剧了这种趋势。

“到上世纪末,我国的放射化学研究和全世界一样走到了低谷,我国的放射化学科研和教育水平已多年持续下降。”柴之芳说,“目前,我国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的总体水平不仅落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甚至在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还落后于印度,这种滞后状态已严重危害到我国的国家安全、核能应用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

放射化学的非理性和非科学的下降趋势,已引起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和欧洲等国际和地区性学术组织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加强放射化学教学和研究的呼声正在逐渐高涨。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02年召开了专家会,讨论如何加强放射化学的行动计划;同年,欧洲科学家起草了一份有关放射化学的报告,征集了数百位著名学者签名。

此外,美国一批资深科学家已向国会提交了长达50页的建议书,以促进放射化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该建议书着重指出,由于放射化学的敏感性,美国发展这类研究工作以及人才的需求不能简单依靠引进国外力量来满足。最近,美国已制定了长远且目标明确具体的放射化学战略规划,并进入实施阶段。

“事实说明,放射化学在国际上正处于复兴阶段。”柴之芳说,我国放射化学的落后状况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不少科学家建议,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我国放射化学的复苏。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25所高校设立了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其中10所院校设有放射化学(或核化学)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余人,研究生约30人。

“但是,目前放射化学教育的总体状况还远不能适应国家需求。”柴之芳说。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放射化学正处于恢复性上升态势,主要标志是:放射化学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教育部正式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列入学科目录,放射化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情况正在好转,放射化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据了解,由于核科学技术地位的上升,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恢复或新成立了核技术学院,有的高校甚至提出相当庞大的招生计划。

他介绍说,放射化学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核能放射化学。核能是一种能量密度高、洁净和低碳排放的能源,能够实现铀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核废料的最少化及其安全处置,针对目前发展热堆燃料循环的需要,应当重点发展超铀元素的裂变化学、次要锕系元素的分离化学、裂变元素化学以及镧系/锕系分离化学等,对聚变化学和材料的基础研究也应给予高度关注。

柴之芳认为,应尽快设立国家级、以科学家为主的“放射化学发展咨询委员会”,从学科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出发,在国家层面对放射化学重大项目的确定、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以及放射化学人才的培养等进行决策和评价,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

他建议教育部建立放射化学专业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10~2015年,我国每年应培养200名左右的放射化学本科生,100名硕士研究生,50名博士生以及20名博士后,在此基础上,2016~2020年再根据国家需求适当增加。“既要满足国家对放射化学的需求,又要避免盲目发展”。

“国家要支持放射化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的研究,通过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重点支持核能、核环境、放射性药放射分析等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课题,扶持优秀青年骨干成长。”柴之芳建议,应逐步设立国家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数据中心,在重点高校或研究所设立放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 1996 - 2010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