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白春礼1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该院自2010年开始先后启动41个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一批科研成果。
白春礼介绍了部分先导专项实施情况并予以点评:
——“空间科学”专项,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墨子”“悟空”“实践十号”“慧眼”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推动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前列;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专项,突破了氟盐腐蚀控制等7项核心关键技术,世界首座TMSR仿真堆即将建成,“使钍在全球再度成为热门课题”。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嬗变系统”专项,原创提出了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方案并建成样机,可使铀利用率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95%以上,处理后核废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我们俗称是把铀矿‘吃干榨净’”。
——“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项,突破了加氢、热解等一批关键技术,获得了近300项专利授权,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油装置和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化生产。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专项,继在子宫内膜再生及脊髓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干细胞定植、分化等,帮助卵巢早衰患者诞下健康婴儿。
——“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专项,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协议无感知(POF)的深度可编程广域网试验床。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专项,已育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模块新品系110个,其中5个水稻新品系通过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示范面积达3万亩,推广面积26万亩。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专项,首次开展南海多平台协同综合立体观测示范应用,海翼系列滑翔机实现中国最大规模集群组网同步观测。
——“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专项,纳米光催化/吸附一体化牧区饮用水深度净化示范工程完成1200余牧户示范应用,建成世界首条免电解氧化纳米绿色印刷版材示范线。
——“江门中微子实验”专项,建成并运行国内首条年产7500支20吋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大大降低了专项成本。
——“个性化药物”专项,研制的6个新药在2017年获批进入临床,目前19个临床研究阶段新药进展良好,抗老年痴呆新药971III期临床完成全部病例入组,“预计在2018年7月能够用起来”。
——“南海环境变化”专项,面向南海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在珊瑚礁生态修复、植被绿化、环境安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专项,成功自主构建世界上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其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
——“拓扑与超导新物态调控”专项,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首次观测到突破传统分类的三重简并费米子,为固体材料中电子拓扑态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精密测量物理”专项,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在轨获得的原子钟信号,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
——“超强激光与聚变物理前沿研究”专项,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300焦耳以上能量水平的宽带激光放大输出,激光脉冲的最高峰值功率可达10.3拍瓦,“1拍瓦是全世界所有电网能量加起来的500倍”。
——“功能Pi—体系的分子工程”专项,通过新材料分子结构设计,突破经典材料体系光伏效率低于12%的瓶颈。
——“结构和功能导向”专项,首次提出的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概念,为发掘潜在药物分子的全新骨架提供了可能。
——“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专项,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青藏高原多全圈层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专项,提出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时限、方式和过程的新模式,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及泛三极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项,在贵州习水钻探到优质含气页岩层段。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提出了区别于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第三类霾化学烟雾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框架,引领了中国后续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控研究。
——“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专项,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3次突破水下滑翔机的世界下潜深度纪录,带领中国深渊科考迈进万米时代。
——“脑功能联结图谱及类脑智能研究”专项,首次证明了臂旁核是大脑处理痒觉信息环路中的关键节点。
——“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专项,发现飞蝗聚群效应表观调控新机制,首次发现细菌识别植物激素受体。
——“动物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专项,揭示了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规律,首次发现染色体的高级结构与DNA甲基化的关联。
——“细胞命运可塑性的分子基础与调控”专项,首次发现Piwi基因突变致男性不育并揭示了其致病机理。
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将继续以“三重大”产出为导向,持续深入推进先导专项科学布局与组织实施,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重大创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