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张晓平和他的团队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呼声正日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雾霾肆虐,东北也不能“幸免”。
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组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机动车、采暖、餐饮排放和秸秆焚烧对强霾污染的贡献最大。已有的研究表明,吉林省雾霾事件与秸秆焚烧密不可分。
“与传统的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就是秸秆还田。要防治雾霾,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减少秸秆焚烧的有效途径。”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张晓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多年来,张晓平和他的团队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呼声正日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传统耕作急需改变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耕地面积近400万公顷,其主要作物为玉米。2013年玉米产量为500多亿斤,秸秆量在600亿斤左右。近年来,吉林的玉米单产和总量在逐年上升,秸秆的生物量也在逐年提高。
尽管近年来秸秆发电,做生物燃料、建材制品等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受制于高成本,一直没有大范围展开。目前,吉林大约有30%~50%的秸秆,即近200亿~300亿斤的秸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那么,这么多秸秆最终都去了哪里呢?大部分被直接烧了。
在张晓平看来,根源还是在于传统的、粗放的耕作方式——其长期以来造成农田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尘暴和雾霾天气频率和强度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使土壤退化,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吉林省的生态环境。”
“从长远来看,要发展现代农业,应优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张晓平说。
保护性耕作优势明显
张晓平介绍,保护性耕作是北美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耕作方法,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农田土壤为目标的耕作技术体系,它有别于传统的耕作方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化学除草、秸秆还田以及秸秆处理等技术。与传统的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就是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保水固土效果,可减少风蚀和水蚀,同时还可增加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以达到保护和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由于保护性耕作的先进性,这项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之为“耕作革命”。
据张晓平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投入低,节省劳动时间和强度,同常规耕作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如果全省400万公顷耕地的一半实行保护性耕作,仅减少耕作次数一项改革,就可为吉林省的农业生产节约机耕费用6亿元(按每公顷节约1500元计算),实现低碳清洁农业生产。
“免耕就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张晓平说。免耕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技术:秸秆100%还田条件下进行播种;采用联合作业播种机,在不拖移地表残留物的前提下开沟播种、覆土和镇压,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一次完成作业;化学除草和防虫。
张晓平强调,免耕播种机的使用,还有助于水土保持。大量的秸秆留存在地表,可以为蚯蚓等动物提供食物。蚯蚓的数量增加后,其在地表活动时形成的孔隙,有助于将雨水引入地下。此外,玉米本身的根系腐化后可形成更大的孔隙,也有助于土壤涵养更多水分。
“它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再进行中耕作业,减少土壤的扰动。这样既可减少作业次数,节省人力物力和燃料,减少废气的排放,又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张晓平说。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推广面积已经达到耕地面积的40%左右,但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
发力关键设备国产化
在多年农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黑土保护性耕作研究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截至目前,该所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免耕播种的核心设备是免耕播种机,从2001年起,我们开始在德惠黑土区进行长期的定位实验,已连续进行了13年,关键设备已实现了小型化和国产化。”张晓平介绍说。为了推广免耕播种机,他们将技术以无偿的方式提供给协作单位康达农机公司,生产出第一代免耕播种设备,并进行推广。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这种免耕播种机,每年有两三千台的销量。
在研发免耕播种机的同时,张晓平团队还建立了一套适合吉林省黑土区的技术体系。2007年他们在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建立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截至2013年在梨树县推广面积已经达到300公顷。
目前,张晓平团队的这套技术在吉林省梨树县、德惠市、九台市和大安市数十个乡镇进行大面积推广,农田秸秆覆盖度达到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春季土壤含水量增加2%~8%,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7%~30%,风蚀和水蚀强度减少了80%,黑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机实现产值超亿元。
“在第一代免耕播种机问世,并不断在东北地区推广后,我们进行了设备的升级改造,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省力的第二代免耕播种机。”张晓平介绍说。在第一代产品基础上,经过他和团队近5年的生产实践,目前新一代免耕播种机已经问世。
“我们预计,保护性耕作会在不久的将来大面积取代传统的耕作方式,免耕播种机也将会全面取代已使用了数千年的老式三角铧犁播种机。当然,我们也希望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区域,同时给予从事保护性耕作的农民一定的补贴,让这项技术能够更快地得到推广。”张晓平说。
(原标题:黑土守护者,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7-13 第7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