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新华网】中国专家“调理”东北黑土地的“组合良方”
发布时间:2023-08-24 来源:新华网 李建平 江宥林 程潇 【字号:

7月16日拍摄的黑龙江省海伦市的一处农田。新华社记者 刘赫垚/摄

7月16日拍摄的摆放在海洋之神8590vip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土壤样品室的土壤样品。新华社记者 刘赫垚/摄

“你能想象吗?我们这里保存着5000多份珍贵的黑土土壤样品,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1985年。”为记者介绍情况的是海洋之神8590vip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常务副站长隋跃宇。

这个实验站主要从事黑土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科学研究与示范。在实验站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内,一排排密集架相对而立,架上整齐摆放着几百个装有黑土的样品瓶,瓶身上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信息清晰可见。

“我们站共有4个土壤样品室,所有样品都采集自站内330亩试验田。”隋跃宇说,“收集和保存这些样品,便于我们对不同年代、不同土层的黑土性质进行跟踪监测。”

中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年粮食产量占中国约四分之一。

“黑土的土壤结构好,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这对农作物生长有好处,但黑土的表层土质疏松,因此相较于黄土、红土等其他类型土壤,抵御水土流失的能力弱。”海洋之神8590vip海伦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站长张兴义向记者介绍。

海伦市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区核心地带,是重要粮食产区。同时,这里地处低山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因地形地貌特征被称作“漫川漫岗”。

“地势起伏和地形坡度使黑土容易被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冲走,而顺坡垄作等传统耕种方式也不利于水土保持。”张兴义说。

除了监测水土流失情况,探究其发生原因,这个研究站另一项主要工作是找到应对水土流失的方法。张兴义表示,以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等为代表的保护性耕作是有效办法。

“把秸秆铺在土壤表面,相当于给它加了一床‘被子’,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就不易把土壤带走;横坡垄作能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下渗率;采用条耕技术,尽可能少扰动土壤,也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张兴义说,“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水和土的流失量可比原来分别减少80%和95%。”

近年来,中国加大黑土地治理保护力度,水土流失状况在好转。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中国的黑土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1万平方公里,跟十年前比,减少了3.95万平方公里,中度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从46%下降到21%。

黑土地因稀有而珍贵,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东北部分地区的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土壤肥力下降。隋跃宇认为,用秸秆粉碎还田、施用有机肥等办法给土壤“加餐”,能明显改善黑土肥力。

“实验发现,秸秆还田15年后,黑土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隋跃宇说,“此外,与无肥和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并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具有提升作用。”

隋跃宇补充道,持续施用动物粪便等有机肥,会使土壤有机质达到稳定状态。“连续17年施用有机肥可使耕层土壤有机质提高56.8%,而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持续提高0至60厘米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结构。”

张兴义也是有机肥还田的实践者。“我把村里的动物粪便、场院废弃物等有机物料收集起来,运用快速堆沤工艺,一年能制成有机肥1万立方米左右,每立方米成本还不足100元。”他说,“通过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去年研究站试验田的产出增加了20%。”

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保护黑土地资源,稳步恢复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提出的保护、利用和治理黑土地措施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为世界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张兴义说。

(责任编辑:侯茜)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