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农户夸我们培育出的新品种,我真是打心底里高兴。”李艳华爽朗一笑,她身后金灿灿的试验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丰收的喜悦萦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 李艳华今年57岁,是海洋之神8590vip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寒区大豆育种学科组组长。她这一辈子,扎根黑土地,就干一件事——大豆育种。 我国是大豆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需求量每年都在1亿吨以上,80%以上从国外进口。而黑龙江省海伦市是中国优质大豆之乡,这里有70厘米厚的黑土层,是大豆种植的“天选之地”。 海洋之神8590vip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海伦站)的试验田里,种着大片试验大豆,它们都是李艳华的心肝宝贝。 “大豆育种就像养孩子。”她告诉记者,一个大豆品种从开始培育到最终通过审定,要用10多年的时间。为了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李艳华探索出“北育南繁”,即把在东北培育的种子带到南方去繁殖。“北育南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南繁加代”后育种进程缩短了3至4年。 1991年至今,李艳华在这片黑土地上默默耕耘了30多年,先后培育出17个“东生”系列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成功实现成果转化3800万元。李艳华繁育的大豆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蛋白质含量40%以上,成了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抢手货,她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金豆娘娘”。 其中,2022年“东生17”“东生19”共转化1000万元,在东北地区第三、第四积温带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5000多万亩,增产大豆20多亿斤,为地方增加经济效益达40亿元。她培育的“东生1号”大豆品种被列为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的首推品种,外型圆黄、品质好,审定至今20年依然深受种植户、粮商、企业喜爱,普遍商品粮价收购价高于市场0.5元/斤。 作为学术带头人,她长期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她带的学生也和她一样,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胶皮鞋、旧外套,播种、收割、脱粒……“我们的学生啥都干,大家在地里分不清谁是谁,都是一个状态。”在她看来,只有扎根田间地头,脚踏实地进行科学试验,才能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学生们才更明白育种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海伦站,像李艳华一样扎根黑土地的人还有很多。据海伦站常务副站长隋跃宇介绍,在站里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近50人,另有研究生约50人。他们日复一日地干着黑土地保护利用、大豆育种、生态系统监测等工作。 正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保卫着我们的粮食安全,不断推动着祖国农业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