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给黑土地做“CT”
发布时间:2023-09-06 来源:人民日报 张艺开 【字号:

【现象】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的一块示范区,一架遥感飞机轰隆隆飞过。依托机上的多波形激光雷达和高光谱成像仪等设备,对黑土地进行精准扫描,结合高分、环境减灾、资源系列国产卫星以及地面上设置的90个采样点,海洋之神8590vip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团队初步建立起对黑土地的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可获取土壤、产能、利用、退化、生态和决策共6个维度的20余类指标,形成近900平方公里黑土地的“健康档案”。

【点评】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地区约有2.78亿亩典型黑土区耕地。黑土地高产丰产,但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稳步恢复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需要建立健全黑土地质量监测网络,全面了解黑土地的健康状况,进而对症施策。

监测新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摸清“家底”,更精准地保护黑土地。相较于传统的定点监测、采样调查等模式,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不再是模糊地在数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取一点土来代表一片耕地,而是将无数亚米级/米级数据点位铺点成面,得到空间连续变化的一系列量化图像。换句话说,通过新技术体系为一块黑土地拍摄的“CT”影像“像素”极高,每个“像素”能显示的信息从1类变成了20多类——除了土壤有机质,还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温度墒情等。常态化监测掌握各方面的数据,有助于分步骤、分类别地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

在掌握全面精确的黑土地时空数据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统筹工程、农艺、生物等因素,就能因地制宜采取保护、治理、修复和利用等精细化措施。比如,有了这一新技术体系的支撑,可以精准监测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等退化和改变发生的位置、程度、速率,进而解析原因、优化对策。通过手机上的农业精准服务信息平台,农户可以参考地块上的图像,进行定时、定点、定位、定量、定配方的精准施肥,减少了投入、提高了效率。应用好这一技术成果,形成覆盖整个农业生产流程的立体监测体系,将有效助力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建立黑土地质量动态变化数据库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让黑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受益。今年,全国首套“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发布,以10米的空间分辨率,让政府、企业、农户都能较清楚地了解耕地肥力情况。从种植结构科学调整,到政策补贴精细落实,再到农业保险定损理赔……数字化技术正在多个方面赋能黑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此外,通过数据成像,相关部门也能更加及时、便捷、准确地掌握损害黑土地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和处罚力度。

如今,我们有了更多、更新的技术手段把黑土地养好用好。为每一块宝贵的黑土地进行精准“画像”、建立专属“档案”,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提升黑土地质量,改善其生态环境,就能有效保护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23-09-06 06版)

(责任编辑:侯茜)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