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打卡”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重大成果一览无余

发布时间:2021-10-22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晨阳【字号:

深潜重器一字排开。

展馆里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李晨阳摄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大至广场上一字排开的“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蛟龙”号等深潜重器,小到展厅里蹦蹦跳跳、动作惟妙惟肖的机器动物,一系列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展览现场共分12个展区,包括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等。

  在农业农村展区里,有一间引人注目的“彩虹”小房子。小房子每层都有不同颜色的光照。彩光笼罩之下,是不同高度的水稻苗。还有一个忙碌的小机器人,正在左右移动这些小苗。

  这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我们运用多光质组合LED光源,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光谱配方,让它们生长得更快、更好。”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杨其长向《中国科学报》介绍,通过光照、营养、温度等的精准匹配,这个“加速器”将水稻生长周期从120天缩短到了60天,同时产量有提升,品质有保证,为未来植物工厂生产粮食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储备。

  大名鼎鼎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诞生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设备占地约100平方米。现在它的缩小版模型正陈列在基础研究展区。各种元件有序排列着,看起来像一座小小的“城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何玉明告诉《中国科学报》,“九章”系统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一百万亿倍。这一成果使我国成功达到了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他们希望在未来进一步挖掘这一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高新技术展区,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装置模型的一条条管道里流动着绿色的光点。这项成果采用独创的催化剂,实现了煤经合成气的一步高效转化,从发表基础研究成果到成功完成千吨级规模的工业性试验,仅用了4年时间。

  “低碳烯烃对生产生活很重要,我们最熟悉的塑料就是由这种物质聚合而成的。过去烯烃主要来自石油,但考虑到我们国家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煤转化具有战略意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焦峰讲解道,“这项技术能有力促进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符合‘碳中和’的发展方向。”

  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10-22 第1版 要闻)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